力推广养蚕业,鼓励妇女们从事纺织工作。
他在龙城设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收购和销售丝绸等纺织品,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北燕的农业生产逐渐恢复,田野里重新充满了生机,农作物连年丰收,百姓的生活也日益富足。
除了农业,冯跋还重视商业的展。
他下令开放边境贸易,与周边的国家和部族进行友好往来,互通有无。
北燕的特产,如丝绸、瓷器、铁器等,通过贸易运往各地,同时也引进了其他地区的奇珍异宝、优良牲畜等。
商业的繁荣不仅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还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在冯跋的悉心治理下,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终于得以喘息,北燕的经济逐渐复苏,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曾经荒芜的田野,如今麦浪滚滚;曾经破败的城镇,如今商贾云集。
百姓们对冯跋感恩戴德,纷纷称赞他是一位贤明的君主。
汉胡联合:共筑基石
北燕地处北方,境内民族众多,除了汉族,还有鲜卑族、高句丽族、契丹族等。
冯跋深知,要想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团结各民族,实现汉胡联合统治。
因此,他在用人方面,打破了民族界限,不论汉族还是鲜卑族等其他民族,只要有才能,都能得到任用。
在朝廷中,冯跋任命了许多汉族官员担任重要职务。
例如,他任命汉族儒士张兴为太常卿,负责掌管国家的礼仪祭祀等事务。
张兴饱读诗书,对儒家经典有着深入的研究,他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北燕国情的礼仪制度,规范了朝廷的各种仪式和典礼,使得北燕的政治秩序更加井然。
同时,冯跋也重用鲜卑族人才。
他任命鲜卑族将领慕容云为征北大将军,负责镇守北方边境。
慕容云作战勇猛,精通兵法,在他的带领下,北燕的北方边境固若金汤,抵御了柔然等游牧民族的侵扰。
为了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冯跋鼓励不同民族之间相互通婚。
他以身作则,自己的后宫中就有鲜卑族等其他民族的妃子。
在他的倡导下,民间的民族通婚现象日益增多。
不同民族的人们通过联姻,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感情,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同时,冯跋还在龙城设立了学校,教授汉族的儒家经典和文化知识,也鼓励鲜卑族等其他民族的文化在学校中传播。
学生们不仅学习到了汉族的礼仪、文学、历史等知识,还了解到了鲜卑族的骑射技艺、音乐舞蹈等文化特色。
这种文化上的交流与融合,使得北燕境内的各民族更加团结,共同为国家的展贡献力量。
吏治革新:清明之途
冯跋清楚地认识到,吏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
因此,他执政后,大力整顿吏治,选拔贤能。
他先制定了严格的官员考核制度,对各级官员的政绩、品德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
每年年末,官员们都要向上级汇报自己一年来的工作情况,由专门的考核机构进行审核。
对于政绩突出、廉洁奉公的官员,给予晋升和奖励;而对于那些贪污腐败、碌碌无为的官员,则坚决予以惩处。
在选拔官员方面,冯跋不拘一格,唯才是举。
他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公开选拔人才,不论出身贵贱,只要有真才实学,都可以参加考试。
考试内容包括儒家经典、政治策略、军事知识等多个方面。
通过层层选拔,一批有能力、有品德的人才脱颖而出,充实到了各级政府机构中。
例如,有一位名叫高诩的寒门学子,自幼勤奋好学,对治国理政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在冯跋举办的人才选拔考试中,表现出色,被冯跋任命为中书侍郎。
高诩上任后,积极为冯跋出谋划策,为北燕的政治、经济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