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同时,他也后悔当初没有听从王翦的建议,可事已至此,后悔也无济于事,如今当务之急是如何重新应对楚国,挽回败局。
第三章:王翦出征
嬴政冷静下来后,深知此次伐楚只能依靠老将王翦了。
他放下了秦王的架子,亲自乘车前往王翦的府邸。
王翦见到嬴政亲自前来,赶忙出来迎接,心中也猜到了几分来意。
嬴政一脸诚恳地对王翦说:“王老将军,此前朕未听您的良言,致使李信兵败,如今楚国之势越难测,还望老将军不计前嫌,出山领兵,率六十万大军伐楚,为朕拿下楚国,以雪前耻。”
王翦看着嬴政,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一战的重要性,也明白秦国的未来或许就在此一举了。
当下便跪地拜道:“老臣愿为大王效犬马之劳,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大王所托。”
嬴政大喜,当即下令全国征兵,筹备粮草,很快,六十万大军便集结完毕,王翦为主将,其子王贲为副将,大军整装待。
出征之日,咸阳城外,六十万秦军列阵整齐,气势磅礴,那场面可谓是震撼至极。
嬴政亲自前来为王翦送行,他看着王翦,眼中满是期待与信任,说道:“老将军此去,朕在咸阳静候佳音,一切军政事务,皆由老将军决断,无需再上奏请命。”
王翦谢过恩后,便率领大军朝着楚国进。
一路上,王翦深知此次伐楚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
他行军极为谨慎,每到一处便先派人打探周围的地形和楚军的动向,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而楚国这边,得知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前来,项燕也不敢大意。
他深知王翦是秦国的名将,作战经验丰富,这必将是一场恶战。
于是,他也集结了楚国的全部主力,准备和秦军决一死战。
第四章:对峙僵局
王翦的大军进入楚国境内后,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选择了一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地方扎营驻军。
他命士兵们修筑坚固的营垒,深挖壕沟,一副要长期对峙的架势。
项燕见状,心中疑惑不已,他本以为王翦会立刻动进攻,却没想到对方按兵不动。
但他也不敢贸然出击,毕竟秦军有六十万之众,一旦主动进攻,若是陷入秦军的陷阱,那后果不堪设想。
就这样,秦楚两军在边境线上对峙了起来,日子一天天过去,双方都没有什么大的动作。
王翦在营中,每日督促士兵们操练,同时也关注着士兵们的生活情况,确保粮草供应充足。
他深知,这场对峙比的就是耐心,谁先沉不住气,谁就可能露出破绽。
而楚军这边,长时间的对峙让士兵们的士气渐渐有些低落了。
毕竟一直处于紧张的备战状态,却又不见秦军来攻,大家的精神都高度紧绷着,时间一长,难免疲惫。
项燕也察觉到了士兵们的情绪变化,他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鼓舞士气,可效果却并不理想。
在秦国国内,嬴政起初还能耐着性子等待消息,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几个月过去了,秦军依旧没有什么动静,他也开始有些着急了,多次派人去询问王翦情况。
王翦却只是回复说,时机未到,让大王耐心等待,他依旧按部就班地维持着对峙的局面,等待着楚军露出破绽的那一刻。
第五章:寻找破绽
又过了数月,王翦一直在暗中观察着楚军的一举一动。
他通过派出的细作,得知楚军内部已经出现了一些不稳定的情况,士兵们的思乡情绪蔓延,而且粮草供应也开始出现了些许紧张。
王翦觉得,机会或许快要来了。
他开始暗中调兵遣将,准备给楚军来一个出其不意。
他先是派出了小股的秦军,佯装成粮草运输队,故意在楚军的眼皮子底下晃悠,做出一副防备松懈的样子。
项燕得到消息后,觉得这是一个打击秦军的好机会,便准备派兵去劫粮。
可他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