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0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八集 初见成效

第八集 初见成效(2 / 3)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喝醉后被白梦妍捡回家 血圣 悍匪重生,我略微出手已无敌 盛唐华章 战骨 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尘暮归残楼 清灵爱忘羡 造反成功后,方知此地是红楼 四合院:重生六零,我打猎致富

>

当耕织与军功形成良性循环,秦国的国力开始以惊人的度增长。

农业生产的展为军队提供了充足的粮草,据计算,一名秦军士兵每年需要消耗18石粮食,秦国的粮仓可以供养60万大军连续作战三年。

而军功制度获得的土地,又成为吸引更多移民的诱饵——那些在战场上获得爵位的士兵,解甲归田后成为新的地主,他们开垦的土地进一步扩大了粮食产量。

这种“农战结合”

的模式,让秦国形成了“粮食—人口—兵源—土地”

的闭环增长。

国家机器围绕耕战高效运转。

秦国的郡县制将行政权力直达基层,每县设县令主管民政,县尉负责军事,县丞处理司法,这种分工明确的官僚体系确保了政策的高效执行。

户籍制度如同精密的齿轮,将每个百姓纳入耕战体系:男子年满17岁必须登记为“更卒”

,每年服劳役一个月;岁成为“正卒”

,接受两年军事训练后编入军队。

这种全民皆兵的制度,让秦国在战时可以动员过15的人口参军,而山东六国的动员率普遍不过5。

对外战争成为检验国力的试金石。

公元前316年,司马错率军穿越秦岭,仅用三个月便灭掉巴蜀两国,将这片“天府之国”

纳入版图。

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获得了肥沃的土地,更打通了南下楚国的通道。

十年后,白起在鄢郢之战中引水灌城,淹死楚军数十万,迫使楚国迁都陈地。

这些战役的胜利不是偶然,而是秦国耕战体系的必然结果——当士兵知道每一次冲锋都能为自己赢得爵位,当百姓知道每一粒粮食都能换来国家的强大,整个国家便凝聚成一个无坚不摧的战争机器。

四、列国震恐:崛起引的天下变局

秦国的崛起如同惊雷般震动了中原列国。

当魏惠王在逢泽之会上看到秦使带来的青铜礼器,现上面的铭文已从“西陲小国”

变为“天下霸主”

,这位中原霸主的手不禁颤抖。

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出使秦国,看到咸阳街头的士卒昂挺胸,市集上的百姓富足安康,回国后向齐宣王感叹:“秦用商君,国富兵强,此诚不可与争锋也。”

列国纷纷派出间谍前往秦国,却惊讶地现,这个曾经被视为“戎狄”

的国家,如今的文明程度已远想象。

合纵与连横的博弈由此展开。

公孙衍的“五国伐秦”

计划在函谷关外遭遇惨败,秦军以五万兵力击溃二十万联军,斩八万级。

张仪的连横策略则如手术刀般精准,通过“许地”

“背约”

等手段,将山东六国玩弄于股掌之间。

楚国的楚怀王被诱骗至咸阳,客死他乡;赵国的赵武灵王虽然推行“胡服骑射”

,却在沙丘宫变中被饿死。

列国的种种努力,终究无法阻挡秦国崛起的步伐,因为他们面对的不仅是一支军队,而是一个将耕战精神融入骨髓的国家。

文化与制度的影响力开始越国界。

鲁国的儒生荀子游历秦国,看到“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

,惊叹道:“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

秦国的法律文书、行政制度开始被列国效仿,甚至遥远的匈奴部落,也派人学习秦国的军功制度。

这种软实力的渗透,比军事征服更具影响力,它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一个由耕战精神主导、以制度创新为动力的帝国时代。

当咸阳城头的旌旗在秋风中猎猎作响,秦国的崛起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奖励耕织让这片土地充满生机,军功爵制让军队充满斗志,两者的结合造就了一个既能生产粮食又能生产胜利的级强国。

在接下来的百年间,秦国将沿着耕战之路继续前进,用铁与血书写统一六国的壮丽篇章。

<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看见弹幕后,绿茶小姐又在装柔弱 雷神大洪 渣男搞大替身肚子,我转身高嫁京圈太子 我们[暗恋] 喂养祖宗后,我打造了顶级豪门 重生07:从小学生开始加点 上错婚车,错娶千亿女总裁 体育及其生存 我可不是东京文豪 惠妃不想养崽(清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