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0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四集 商鞅入秦

第四集 商鞅入秦(1 / 3)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喝醉后被白梦妍捡回家 血圣 悍匪重生,我略微出手已无敌 盛唐华章 战骨 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尘暮归残楼 清灵爱忘羡 造反成功后,方知此地是红楼 四合院:重生六零,我打猎致富

商鞅入秦:变法大幕的前奏

公元前361年,咸阳城的春雪尚未完全消融,巍峨的宫墙下,一辆由两匹瘦马拉着的简陋马车缓缓停在驿馆门前。

车上之人面容清瘦,目光如炬,腰间悬挂着一卷用牛皮细细捆扎的竹简——那是他钻研多年的变法之策。

此人正是卫国人公孙鞅,后世称为商鞅,此刻他正带着对功名的渴望与对理想的执着,踏上了秦国的土地。

一、壮志难酬:魏国的失意与抉择

公孙鞅出身卫国公族旁支,虽为贵族,却因血缘疏远而家境中落。

少年时的他便展现出对刑名之学的浓厚兴趣,常常彻夜研读李悝的《法经》和吴起的兵书。

成年后,他投身魏国相国公叔痤门下担任中庶子,得以近距离观察魏国的变法成果。

公叔痤深知公孙鞅的才能,临终前曾向魏惠王郑重推荐:&0t;痤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

&0t;可惜魏惠王以为这是病榻上的胡言,只是敷衍点头。

魏国的冷落让公孙鞅心灰意冷。

此时的魏国,经过李悝变法和吴起强军,虽为中原霸主,却因贵族势力盘根错节,改革陷入停滞。

公孙鞅明白,在这个论资排辈的国度,自己难有出头之日。

恰逢此时,他听闻西方的秦国布了一道震动天下的《求贤令》。

秦孝公嬴渠梁继位时,秦国正处于低谷。

河西之地被魏国占据,山东六国视秦为戎狄,不屑与之会盟。

孝公在《求贤令》中痛陈秦国困境:&0t;昔我缪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

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0t;继而向天下承诺:&0t;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0t;

这道充满血气与决心的诏令,像一把火点燃了公孙鞅的壮志。

他意识到,秦国这个被中原视为蛮荒之地的国家,正因为落后,才有着破旧立新的迫切需求;正因为贵族势力相对薄弱,才可能成为实施变法的理想舞台。

于是,他毅然辞别魏国,踏上了西去的道路。

二、咸阳初遇:景监的引荐与试探

初入咸阳,公孙鞅便感受到了与中原不同的风气。

这里的百姓质朴剽悍,街头巷尾常可见身强力壮的汉子,腰间别着青铜剑,脚步匆匆,透着一股实干的劲头。

驿馆的官吏虽态度冷淡,却效率颇高,很快为他安排了住处。

然而,想要面见秦王谈何容易。

公孙鞅深知,在秦国这样的集权国家,没有合适的引荐人,纵使有千般才学,也难入君王法眼。

他打听到,秦孝公身边有一位宠臣景监,虽为宦官,却深得孝公信任。

于是,公孙鞅精心准备了一份厚礼,登门拜访。

景监初见公孙鞅,见他衣着朴素,言辞却不卑不亢:&0t;鞅闻秦王求贤若渴,故不远千里而来。

然鞅之所学,非空谈仁义之道,乃强兵富国之术。

愿借大人之口,得见秦王一面。

&0t;景监见他谈吐不凡,便留了心,答应为他安排引见。

第一次面见孝公,公孙鞅选择了试探。

他知道,君王对于治国之策,往往有不同的偏好,有的喜欢循序渐进的王道,有的偏爱立竿见影的霸道。

他先向孝公大谈&0t;帝道&0t;,讲述上古尧舜禹的治国理念,强调道德感化与无为而治。

孝公听着听着,渐渐打起了哈欠,目光也变得游离。

退朝后,孝公便责备景监:&0t;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

&0t;

景监将孝公的反应告知公孙鞅,公孙鞅却不气馁,反而笑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我可不是东京文豪 看见弹幕后,绿茶小姐又在装柔弱 结婚三年仍完璧,改嫁糙汉就多胎 体育及其生存 渣男搞大替身肚子,我转身高嫁京圈太子 我们[暗恋] 上错婚车,错娶千亿女总裁 听说杀人如麻的权臣暗恋我 惠妃不想养崽(清穿) 雷神大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