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歇下,白天在御书房见过的一个小太监却悄悄送来一个锦盒,说是高公公让转交的。
林澜打开一看,里面并非金银珠宝,而是一套上好的文房四宝,以及几本罕见的孤本棋谱。
这份赏赐,可谓送到了林澜的心坎上。不流于俗物,更显赠予者的用心和对她品味的了解。
这必然是赵珩的意思。
林澜抚摸着冰凉的砚台,心中泛起一丝复杂的暖意。
赵珩这个人,冷酷多疑的外表下,似乎也藏着一份细腻。
然而,就在她沉浸在这份微甜中时,小乖如同一道闪电般从窗外窜了进来,语气带着急促:“澜澜!有情况!我听到那个管事嬷嬷和贵妃的心腹宫女密谈。
说……说‘上次的香料效果虽好,但痕迹太重,这次主人从西域弄来了新东西,无色无味,保管能让她悄无声息地……’”
小乖的话戛然而止,猫眼警惕地望向窗外。
…………
秋意渐深,宫苑内的梧桐叶落了满地,铺就一层金黄色的毯子。
自那日御前献策解决宫内节俭难题后,林澜在宫中的地位愈发微妙。
皇帝赵珩虽未给予她明确的位份晋升,但特许她可阅览一些无关紧要的书籍邸报,偶尔还会召她讨论些新奇见闻,态度比起初的审视猜忌,多了几分难以言说的亲近与倚重。
这日午后,林澜正倚在窗边细读一本地方志,小乖蜷在她膝上打盹,阳光暖融融地照进来,一派宁静祥和。
太后宫中的掌事太监却突然前来传话,说是太后请沈娘娘过去说话。
林澜心下微诧,不敢怠慢,稍作整理便随之前往慈宁宫。太后自病愈后,对她颇为照拂,但鲜少如此正式地召见。
慈宁宫内,檀香袅袅。太后气色红润,正拿着一份烫金的请柬把玩,见林澜来了,脸上露出和蔼的笑容。
她挥手屏退左右,只留心腹嬷嬷在旁。
“澜儿,近来可好?”太后示意林澜坐到近前,语气亲切。
“托太后娘娘洪福,一切安好。”林澜恭敬回答,目光掠过那份请柬,心下猜测。
“那就好。”太后将请柬递给她,“这是镇北王府送来的。三日后,瑾王在府中举办秋日诗会,遍请京中才子佳人。
他特意在请柬中提及,希望能邀你一同前往,说是那日御花园一叙,觉你谈吐不凡,甚为投缘。”
林澜心中一动,接过请柬。赵瑾?那位潇洒不羁的王爷。她迅速权衡利弊:出宫参加诗会,无疑是深入了解这个时代、拓宽交际网络、甚至可能探听到与巫蛊案相关线索的绝佳机会。
但后宫妃嫔应邀出席亲王诗会,于礼制而言,未免有些惹眼。
她抬眼看向太后,谨慎道:“太后娘娘,这……合乎规矩吗?臣妾身份尴尬,恐惹非议。”
太后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和纵容:“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哀家准了,便是规矩。你年纪轻轻,总困在这深宫里也闷得慌。
瑾王是皇帝一母同胞的亲弟,性子虽跳脱,却是个知礼的。有哀家为你做主,出去散散心也无妨。况且,”
太后压低了声音,“多见识些人,于你未必是坏事。总比有些人,整日只知在方寸之地争风吃醋要强。”
林澜明白太后话中深意,是在为她长远考虑,希望她能有更广阔的天地。她起身郑重行礼:“臣妾谢太后娘娘恩典。”
离开慈宁宫,林澜心情有些复杂。一方面为获得外出自由而欣喜,另一方面又隐隐感到一丝不安。她将此事告知了小乖。
小乖在她意识里甩了甩尾巴:“这是个好机会,宿主。镇北王交友广阔,诗会上鱼龙混杂,正是搜集信息的好场合。不过,皇帝那边……”
“我知道。”林澜沉吟,于情于理,我都应该向皇上禀报一声。
傍晚时分,林澜估摸着赵珩批阅奏折暂告一段落,便带着亲手做的几样精致点心,前往乾清宫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