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头微蹙,似乎遇到了什么难题。
他听见脚步声,回过头,目光落在林澜身上,不再是之前的探究或审视,而是带着一种……近乎于请教的神色。
“爱妃来了。”赵珩的声音缓和了许多,“朕听闻你将静思苑打理得极好,颇有些新奇手段。
眼下,朕正为一事烦忧,或许……你可有良策?”
林澜心跳微微加速。
她知道,这是一个机会,一个真正踏入这个帝国权力核心,近距离观察、甚至影响这位帝王的绝佳机会。
但福兮祸所伏,这又何尝不是一场更危险的试探?
她深吸一口气,敛衽行礼,姿态恭谨却又不卑不亢:“臣妾愚钝,愿闻其详。
若能替皇上分忧,是臣妾的荣幸。”
赵珩指了指地图上的某处,缓缓道出了他的难题。那是一个关于漕运调度、物资调配,涉及多方利益纠缠,让户部官员都头疼不已的烂摊子。
第12章御前献策,巧解难题
御书房内,疆域图前,他抛出的不仅是朝政难题,更是通往他内心的叩门砖。
而我,将以现代思维的利刃,劈开这千年僵局。
御书房内,檀香袅袅。赵珩的声音低沉,将漕运难题娓娓道来。
原来,江南漕粮北运,途经的淮安府段河道年久失修,淤塞严重,大型漕船通行困难,导致每年此时运粮效率极低,延误军需民食。
户部提议征发大量民夫清淤,但此举耗费巨大,且正值农忙,易激起民怨。
工部则建议另辟一条辅助水道,但工程浩大,远水难救近火。
两地官员乃至朝中派系为此争执不休,方案迟迟不定。
“爱妃觉得,此事当如何解决?”赵珩说完,目光灼灼地看向林澜,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他并非真的指望一个深宫妃嫔能拿出具体方案,更多的是想看看她的思维方式,是否真如她管理静思苑那般,有化繁为简的智慧。
林澜凝神细听,大脑飞速运转。这问题在她听来,像极了一个现代项目管理中的“资源冲突与路径优化”案例。
她沉吟片刻,并未直接回答,反而问道:“皇上,臣妾有几个问题想先弄清楚。”
“但问无妨。”
“第一,清淤所需民夫具体数量、银钱预算,户部可有详实数据?另辟水道的工期与成本,工部又是否精确核算过?”
赵珩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她一下就抓住了关键——数据支撑。“户部与工部所报数据,相差甚远,皆有夸大或隐瞒之嫌,难以尽信。”
林澜点头,继续问:“第二,漕船大小是否统一?最大吃水深是多少?
当前河道最浅处的确切水深又是多少?是否有水位较深、尚可通行的区域?”
这个问题更细致了,赵珩微微一怔,示意旁边侍立的工部侍郎回答。
侍郎显然也没准备如此具体的数据,支吾着说需要再去勘测。
林澜心中已有计较,她走到疆域图前,指着淮安府段河道:“皇上,臣妾以为,与其在‘大动干戈清淤’和‘耗时日久开新道’这两个极端选择中纠结,不如寻求一个‘优化现有路径’的过渡方案。”
“优化?”赵珩对这个词感到新奇。
“正是。”林澜指尖划过河道,“首先,立即派精通水文的人实地测量,精确绘制出河道各段水深图。
标记出哪些区段淤塞严重无法通行,哪些区段稍加疏导即可利用,哪些区段水深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