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而且看其身上的浩然正气,虽然只有八品,但却极为纯正正宗。
只一眼便看出,这是得了先生陆承安的亲传。
只不过或许是因为资质的缘故,又或者是心境的问题。
这位夫子所得的传承似乎并不全。
李仲明心中了然,暗道:
“这位应该就是先生说过的龙泉书院三位记名弟子之一了...”
当龙泉书院夫子刚开始讲课没多久,李仲明便微微一笑。
这位师弟的讲课方式他太熟悉了。
几乎完全就是照搬了先生陆承安的路数。
就连说话的神态和语气都几乎一样。
只是先生毕竟是先生,对于经义的理解和剖析远非这位记名弟子能比。
所以他模仿的再像也只是形似而已,还远远达不到掌握先生的精髓。
不过世间凡人,能似其形便已是人间绝顶,也已经很不错了。
等这一堂课结束后,李仲明有意提点这位记名师弟,于是便在见礼之后走上前叫住他,问道:
“敢问夫子,若有孝悌之人因亲亲相隐而行犯上之事,何如?”
授课夫子闻言一怔,看向李仲明的眼神都变了。
李仲明这一个问题里便涉及到儒学两个出处。
一个是‘其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另一个则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若两者出现在同一件事上,并且彼此冲突,又该如何?
夫子原本想以经义中的原话回答,可转念一想,似乎并不能充分解释和说服。
苦思冥想,竟无以为对。
原本已经离开的学子听到对话,也好奇地往这边看。
李仲明笑而不语,想看看这位记名师弟如何应对。
“二师兄,你就别为难王师弟了。”
就在这位夫子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的时候,赵云缨忽然走了出来。
姓王的夫子一脸惊讶的看向李仲明。
“二...二师兄?”
李仲明笑了笑,轻轻拍了拍王夫子的手臂道:
“王师弟是吧?我是李仲明,算是你的师兄。”
赵云缨笑着走了过来,介绍道:
“王师弟,这位是从京都书院来的李仲明,是先生的二弟子。”
王夫子恍然大悟,他还在想究竟是谁能问出如此深意的问题,原来竟是先生的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