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的心也相对更加纯粹一些。
因为进入书院的时间长短不同,学问高低也有了层次差别。
其中有三位仅次于陈渊他们之后进来的弟子无疑是造诣最深的。
这是之前陈渊主持招收的一批弟子,同期的一共有八个,但来来走走,最后只剩下三个一直留在书院。
书院后面进来的一些弟子甚至有不少都是由他们三个代为教导的,带他们启蒙入门的。
算起来,他们也算是陈渊的弟子了,只是陈渊并未让他们正式拜师,也没有传授浩然正气诀,所以不能算是亲传。
在见到陆承安之后,三人纷纷行大礼参拜,一时激动,甚至都无法开口说话。
关于陆承安的事迹他们早就在老师陈渊口中听过许多次。
这是书院弟子心中真正的圣师,只是一直无缘得见。
忽然见到传闻中的人物,自然是激动不已。
陆承安看得出来,这三人都是心性纯良之辈,否则也不会在当初书院名声不显而且书院学问从实际角度来看并无太大作用的时候,死心塌地的留在书院。
念及于此,陆承安直接宣布,从今天起江遇川、韩墨白、苏铭三人便是书院二代亲传弟子,奉陈渊为师。
然后又让陆宁儿传授三人浩然正气诀,并亲自检测他们三人的天赋属性,看看除了读书,他们还有没有武道或者剑道天赋。
其中江遇川与韩墨白两人都是纯粹的读书人,在读书一道上天资更高,就没必要浪费精力去学其他。
唯有苏铭,天生气血浑厚,根骨极佳,显然是一个不错的武道坯子。
所以陆承安便传他浩然太极功。
三人自是千恩万谢,对陆承安这个师祖更是敬重了几分。
回家的第一天,忙忙碌碌,吃吃喝喝。
等一切安宁下来,不觉已是深夜。
站在书楼二楼的窗台,望着天穹上那弯初见端倪的新月,目光如水。
脑海中开始不自禁的回忆起他穿越来到这个世界经历的一幕幕。
心想,若是有人把他的这些经历著成书,或许也挺有意思。
虽说世人大多严苛对人宽容对己,在翻看他陆承安这本书时看到不如意的地方说不得就要骂上几句。
若真是如此,陆承安反倒觉得有趣。
写书人被看书人骂怎么了?这不是天经地义的事?
哪怕是古来圣贤著作的经典,不一样有人骂?
但就算如此,阻碍这些典籍成为经典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