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心情舒畅,忽又想起一事,出去拿起那块小水晶石:“说起这水晶,我倒想起另一件事情,那日在闵贤寺我用磨制的三棱镜映出人造虹霓,引来不少人惊叹围观,事后竟有多人询价,问此物售卖几何此物如今只有你我知晓打磨诀窍,何不开设一铺,专售这‘人造虹霓镜’?想必能获利不少。”
“存中兄,此物恐难成营生。”
陆北顾听了,却沉吟摇头:“其一,南海水晶价值不菲,本钱极高;其二,开设铺面,租金、人工,皆是开销;其三,举人虽能经营商业,但我们马上就要入仕了,就得委托于他人之手,可短时间不好寻到可靠且有这方面能力之人;其四,也是最紧要的,这三棱镜一旦示人,原理并无太多隐秘,仿制极易,届时人人可磨,利钱必薄,恐连开店本钱都难收回。”
“唔言之有理。”
沈括捻着下巴,蹙眉思索:“那若将此法子直接售卖于识货之人?”
“卖给谁?”陆北顾接口道,随即自问自答,“三司胄案之所以和买‘热气球’的技术,重的是此物继续发展,能成为军国利器,而对三棱镜等奇巧玩物,必不屑一顾。”
沈括细想之下,也觉此事牵涉颇多,风险大于收益,不由泄气道:“如此说来,这映虹之镜,只能权当你我自娱之作了?”
“暂且如此吧。”
陆北顾颔首,但紧接着,他话锋一转:“不过,存中兄,若论水晶之用,我另有一想,或许更能成事,且他人难以仿效。”
“哦?快请讲!”沈括立刻被勾起了兴趣。
“便是眼镜。”陆北顾缓缓道,“老者目力昏花,视近物、辨细字甚艰,若能以水晶磨制凸透镜片,助其聚光,则可明视.若我等能制成合于个人之眼镜,虽价昂,然京师之中,老者甚众,为解昏聩之苦,必不惜求购。而且此技术门槛极高,非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者不可为,仿制极难。”
实际上,宋代就已出现眼镜或者说放大镜的雏形了,笔记《洞天清录》里面就曾记载“老人目昏,不辩细字,张此物于双目,字明大加倍”。
不过这个时代的人运用水晶镜片的方法还很原始,仅知用水晶,却不知需依据每人目力深浅不同,验光定度,精细磨制,方可制成堪用的眼镜。
随即,陆北顾将验光的概念,以“测其视物清晰之距,定镜片凸起之度”来解释,又把镜片研磨需与瞳距相合等原理,向沈括细细道来。
沈括于光学本就深有研究,于透镜聚光、成像之理早有涉猎,此刻闻听陆北顾之言,真如醍醐灌顶。
“妙极!真真是妙极!”
沈括眼中精光连闪,抚掌称妙:“依人目定制,此真前人所未发之精义,贤弟真乃奇才!我于此道略知一二,经你点拨,顿觉豁然开朗,此事大有可为!”
他越说越兴奋,几乎立刻就想动手尝试磨制镜片。
陆北顾见他如此反应,心知此事已成功勾起了这位大科学家的兴趣。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