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身的荒诞,才能获得对佛性真正的理解。”
这种哲学逻辑,其本质就是现象学式的“存而不论”,用现代理论来理解,就是如同胡塞尔“加括号”的方法,先将佛性存有悬置,而后直指认知主体本身的虚妄。
祖印禅师微微颔首,说道:“所以你才要写‘若问佛何在?汪呜呜中!”,对吗?”
“正是如此。”
陆北顾解释道:“佛性并非遥不可及的神圣之物,而是存在于日常生活里最寻常,最世俗的事物之中,狗啃骨头中有佛性,老僧念经中也有佛性,唯有破了这层纠结于‘狗子有无佛性’的痴妄,才能领悟何谓佛性。”
听不懂?
简单的说法就是,陆北顾在“是或否”这道题之间既没有选“是”也没有选“否”,而是选了“或”。
而“或”,才是这道题的正确答案。
或者说选择“或”本身都不是出题者的目的,让答题人跳出“是或否”才是目的。
祖印禅师听完陆北顾的解释,眼中闪过一丝微光,枯瘦的手指缓缓拨动玉竹禅珠,沉吟片刻后,忽然抚掌大笑。
“善哉!”他声音洪亮,回荡在山巅,“老衲参禅多年,见过无数人解“狗子无佛性”,或执于“有”,或执于“无”,或陷于经论争辩,却少有人能如你这般,跳出窠臼,直指本心。”
他目光如炬,凝视着陆北顾,似要看透其心思:“你不仅懂得赵州从谂禅师破‘双遮‘的机锋,更悟得“佛性不离日用”的真谛,‘汪鸣汪鸣中’一句看似戏谑,实则暗合?平常心是道’的禅机。”
“??不错,你很不错!”
祖印禅师略一停顿,笑意渐深:“老衲本以为,今日能得一佳偈已是难得,不想竟遇如此解人。”
话音落下,众人皆惊,几个法王寺的僧人更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祖印禅师素来惜言,极少如此盛赞一人。
此刻,他看向陆北顾的眼神里,已不仅是欣赏,更有一丝意味深长的期许。
褐衣僧人上前宣布:“最后一关,韩子瑜队胜!”
韩三娘、计云、卢广宇,顿时大喜过望。
而反观先镇,他倒是跟何聪不一样,是个输得起的。
关于陆北顾这首偈的道理,先镇方才也是想了半晌才明悟过来,随后干脆揖礼:“是我输了,心服口服。”
众人或叹服或议论间,祖印禅师却向陆北顾招了招手。
甄妹启连忙下后,恭敬行礼。
祖印禅师解上手腕下的玉竹禅珠,递给了陆北顾。
“此珠与他没缘,便赠与他吧。”
陆北顾双手接过,只觉那一半竹珠一半玉珠的佛珠入手温润,知是难得宝物,连忙道谢。
而那时,宝月小师是知道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