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一帮的披袈裟的和尚。泰森于是就问了,“既然中岳庙是道家圣地,你们一众僧官跟着我们干嘛?”
僧官们都出家人,不打诳语,说按省、府两级通知,贵客要去的是少林寺,哪知梁山贵客不按说好的来,中途转场中岳庙。那来都来了就只能跟着喽。
道家的地盘,跟你和尚说不上,乃直奔中岳庙。
河南府道纪司、登封县道会司两级衙门就设在中岳庙里,住持集府道纪司都纪、县道会司道会、中岳庙住持三位一体。八成是道士们学不来和尚庙的敛财之道,穷得只能精简人员了。
中岳庙住持并非老道士,也没那仙风道骨,三十来岁眉清目秀一年轻人。当然了,三十岁在当下已经算是中年汉子了。泰森只顾盯着人家看,完全没注意到身边的霍尊、马天罡两眼上下左右游走,就不朝前走近一步,更不和同门打招呼。
心里放着对道家的尊重,泰森和颜悦色谆谆教导道:“住持大人,保护文物任重道远啊。大汉朝留下的东西可不多啦,悠着点成吗。找能工巧匠把碎了的启母阙复原了,再做个玻璃罩把汉三阙都给保护起来,不让摸更不准滋尿拉屎。”--“还有哦,适才经过神库,四个守库铁人锈迹斑斑,这可是宋代铸的老物件,存世的不多啦。”
道长直身打个稽首就算还了贵客的礼遇,言语里却带着一丝半分的高傲,“梁山的林军门,贫道拜全真门下领十方丛林,请唤我方丈莫称住持。”
方丈?那不是和尚庙才叫方丈吗?莫非你昨天还是个秃驴,今天才长齐了头发改投的道门。
泰森和曹少才冒出天大的疑问来,他们身后的武当门人和僧官们便一拥而上,和那位无有待客之道的全真派方丈当场展开道道之辨、佛道之争。
马天罡指着对方鼻子喊:“装啥大瓣蒜,装逼给谁看。当年你全真派甘当蒙古人的走狗,还好意思在这儿装。当年辩经惨败给了佛门,还有脸跟老子装。”
装逼吗?完全没有,老子这叫自带气场!傲气傲笑万重浪,不甘屈尊对武当。登封地界穷是穷了点,我自固守清贫向三清。“咄。哪来的野小子,休得在此天地之中神圣之地撒野!”
稍稍观战,林、曹二人便看明白了,霍、马这俩货属于痛恨汉奸甚于鬼子。中岳庙的方丈属于破落老贵族,放不下心中那点小傲娇,最是鄙夷暴发户。
那方丈有倚老卖老的老资格,因为这里是登封,这里是天地之中,祖上那是相当地阔过光彩过。
武则天一生8次来到嵩山。公元696年,武则天封禅中岳为“神岳天中皇帝”,突破了泰山为唯一封禅地的旧制,使嵩山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座举行过封禅大典的神岳,在五岳中是第一个被封帝的岳神。
封禅中岳后还有后续动作,她将年号改为“万岁登封”,将嵩阳县改名登封县,将阳城县改名告成县,以示‘登封中岳,大功告成’。
不是,佛道之争丢一边,你俩先同门攻讦是吧。党同伐异啊,先搞定了穿袈裟的再内部撕逼撒!
中岳庙方丈挥舞拂尘驱散掉喷来的口水、口气,然后指着马天罡鼻子回怼:“今看在梁山贵客的面子不来与你正一门人论战。”道长说到做到,把绝大部分火力对准和尚们精准点射或压制扫射,怎奈寡不敌众,虽有短时间的局部反攻,但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处于被动防御苦苦支撑的不利局面。
猪脚变观众。去芜存菁,剔除毫无营养的脏话骂娘,大概知道了登封这地界的特有文化现象:佛道之争。争的什么?争地盘、争香火。
目前为止道家压佛门一头,为巩固这一来之不易地位必须坚持不懈持续战斗。在登封,道观老大只许叫做方丈不许称住持,因为方丈本是道家用语,被佛教给借用去之后反客为主了。好比《春天里》被翻唱的唱红,反倒没原创原唱啥事了。你说该不该讨要下公道。
“中岳庙要输!天罡、霍尊,你们俩当抛开派系之争一致对外啊!”
秉承一贯的崇道抑佛之倾向,泰森也不装了,招呼武当门人当下应摒弃门户之见,集中火力对付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