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狄所间接征收的商税。
北方夷狄为什么总是要不惜代价入关,为什么如此痛恨长城的存在?因为只要越过了长城他们就可以不再被高附加值商品施以盘剥。表面上看中国的朝贡体系是厚往薄来,显然老做赔本买卖必耗尽家底,但为什么中国反而积累了越来越多的金银呢?奥妙就在于对贸易的绝对控制权即商品定价权。压低夷狄的商品价格,抬高中国的商品价格,如果夷狄不接受议价就不开关不互市。不开关互市,夷狄的牛马羊就会被大雪冻死。如果夷狄再不听话就不发放贸易勘合,不给贸易许可证,夷狄就该自己动手处理掉辛苦牧养的牛马羊了,一如后世的把牛奶倒掉、让大豆烂在了地里。所以夷狄没有选择余地。
不仅夷狄们痛恨长城,国内的资本家们更痛恨长城。开关互市,最大的获利者是朝廷。不仅夷狄那边需要交税,国内做进出口贸易的资本家也要交税。
那么商人资本家会怎么应对呢?他们买通边军,买通地方政府官员,给他们提供走私通道。
北方的陆上走私贸易越来越猖獗。为打击陆上边境走私,明英宗决定北伐。典籍上说,英宗是受了太监王振的蛊惑,可能吗?王振几句话就能让皇帝决心北伐御驾亲征,可能吗?这是大背景使然!如果再不行严厉打击,长城就形同虚设了。
英宗对敌人认识不充分,打击走私并不仅仅损害蒙古人利益,还损害国内资本家利益,损害文官集团利益,损害边军所代表的武将集团利益。英宗认为以强大的明军消灭那点蒙古人不过信手拈来。于是,从战争开始他就钻进了资本利益集团设下的陷阱,成为一场惊天阴谋的受害者,更是让皇帝嫡系精锐武装毁于一旦。
资本利益集团先以假情报把军队送达错误战场,接着切断后勤补给。饥肠辘辘的明军实在没有力气行军,不得不撤军。在撤军路上,文官集团再次给出假情报,诱骗英宗在土木堡安营休顿。对整个计划一清二楚的蒙古人则事先切断了水源,又饿又渴又冷的我军不要说打仗了,能维持正常的生命体征就已经不错了。
等明军彻底失去士气战力,也先发动了总攻,皇帝嫡系丧失殆尽。是明军打不过蒙古人吗?以当时双方的战力而言,正常情况下也先的数万蒙古兵只不过是盘点心。而在土木堡,明军在交战之前已经丧失战斗能力,他们太饿了,太渴了,太冷了,太绝望了。
在土木堡之变的整个过程中,蓟镇边军对王师被困被歼,全程无动于衷。他们有能力救援,也有能力从也先后方发动攻击。但是他们什么也没做。为什么?因为边军也是这场惊天大阴谋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蒙古人是他们的盟友。
土木堡之变后,皇帝嫡系人马被全歼,三大营全军覆没。文官集团随即控制了军队。很多人觉困惑,为何在土木堡之变后,我朝再也没有能够在战场上全胜北方蛮夷。答案是并非军备不如蛮夷,而是文官集团掌控的帝国军队和北方蛮夷是盟友关系,非敌我关系,同为走私的参与者和获益者,和蛮夷打仗只是演出双簧给皇帝看,顺便再养寇自重多骗点钱。自己人打自己人,怎么可能是真打。
我们的一切敌人都知道,敌人的一切我们都不知道。我们只能沿着文官集团设计好的陷阱一步步跳下去,去到设定好的猎场成为猎物。跟送死有什么区别呢?
太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