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反,何稠奉命率军征讨,宁长真之父宁猛力带领部下协同,一路所向披靡,叛乱寂灭。
宁猛力受伤未能随军入朝,文帝视之为憾事,不久宁猛力病故后命其子宁长真承袭钦州刺史。
大业元年,广皇帝派刘方为驩州(后世越南北部)道行军总管,经略林邑(即占城,古国名,故地在后世越南中南部)。
钦州刺史宁长真受命率军以舟师出击,协同刘方主力大败林邑军,并追到马援铜柱(东汗马援征服交趾,在边界上立铜柱,以夸耀战功)南,最终攻占林邑国都。
四月,林邑国王梵志弃都逃入海岛,后慑于隋朝军队的威力,不得不派使臣上大隋京都谢罪。
从此,南海诸国开启了年年朝贡的历史。
而宁长真随征林邑,立下大功,获广皇帝赐上开府仪同三司、钦江县开国公、行军总管。
此后,宁长真率领部众,参加了对高句丽的所有远征行动,因其忠勇赤诚获封鸿胪卿、安抚使,不久后又升任右光禄大夫、宁越郡太守。
作为有名望的一方大员、俚族贵酋,当天下叛乱四起的时候,他这样的人物自然是其拉拢收买的对象。
比如,梁帝箫铣,林士弘,甚至是远在北方活动的李渊、窦建德,等等。
但是,他都是一一婉拒,守着钦州府,不动不信不投不乱。
等到冯盎南下募兵,组建岭南缴费大营,并将广皇帝的亲笔诏书轻送其手,宁长真仰天大笑。
讲真,冯家,宁家,这些近距离接触过杨广本人的俚人豪囚,真的是大隋忠心耿耿。
广皇帝的个人魅力,真的对这些边疆人物的影响力非同凡响。记忆中,应当还有一个叫小野妹子的倭奴国人!
这不,宁长真命自己的长子宁洄藻,率领钦州府(广西境内)最精锐的八千子弟兵,与冯盎合兵剿匪。
冯盎见宁长真如约派兵,且还是其嫡长子亲率的精兵,自是万分高兴。
于是,将其编入中军。
三
眼见岭南的形势一天好过一天,冯盎决定挥师北上,与自己的左路大军汇合。
目标,箫铣。
然而,就在临行前三天的晚上,有人来访。
来的人冯盎不认识,是经祖母冼家那边的老人引荐。
冯盎看着情面,自然不便推脱,那就见上一见。
这会面的时间和地点,却是有点蹊跷。
深夜,冼家在茂名县城城南的一处偏僻大宅,书房。
来人,身形高大挺拔,宛如一座移动的山岳。
他的面容,隐藏在兜帽的阴影之下,只露出一双深邃如夜空的眼睛,闪烁着智慧与狡黠的光芒,仿佛能洞察世间万物的本质。
纵使冯盎身为数万兵马的大将军,也在此人面前,都能感到一种压力。
冯盎并没有因为来人将全身裹在黑袍中的神秘形貌,而对之感到任何不满。
宠辱不惊,临危不乱。
这是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将军,必备的素质。
双方寒暄过后,落座上茶。
来人终于脱去罩袍,但头上仍然带着只留窟窿的面巾,并将怀中的一份名帖递给冯盎。
“鬼谷之道?”
冯盎看着上面的名帖。
来人点点头,说道:“鬼谷门下,座等鬼七。”
冯盎心中吃惊,不由得细细打量对面这位身形高大的神秘人,
他的黑袍上衣袖上,绣着简单的鹅黄色的鬼谷一道标志性的图腾。
左竹简,右羽扇。
竹简,羽扇,隐隐发出幽光,透露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气息。
显然,那绣线肯定被某种不知名的颜料浸染过。
鬼七的手指白皙修长,指间佩戴着一枚闪烁着寒光的戒指,戒指上镶嵌着一颗晶莹剔透的蓝色宝石。
对于鬼谷一道,冯盎虽然出身远离中原的岭南,但是作为世家大族,所受中原历史文化的教育也并不弱,所以知道的并不少。
鬼谷道,又称鬼谷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