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乔扮入山,一日不得者弃。
此中选者,十之不及三四。
其四,忠诚和纪律。
……
其五,生存和果毅。
……
其实,古代的斥候,已经无限接近于后世特种兵的选拔标准。
他们的招募、选拔、训练、管理、保护,都有白鹭寺一整套的严格流程,也有相当具体的官员和制度来负责保证其严密。
在军中,他们永远是影子人。
非直接主官,而不得相见。
虞旗骑兵的选拔,也和斥候类似,但更偏重于骑术、反应和武力值。
和后世的塘骑一样,他们只负责前方的安全性。
天气好时,每一里为距,以色旗为号,各色期和摇动次数均有固定旗语。
若天气不好或在夜间,则需利用马力交替回禀前情。
以大军主政或主营为中心,每一里的圆圈为一虞,虞圈上分八个方向分布八人,圈圈递进,圈圈回传主营侦查的安全消息。
当然,相比于“见不得人”的斥候,虞旗骑兵则要光明得多,并不会藏着掖着。
相应的,其待遇也会比斥候差一些。
军营之中,存在这样一个基层士兵的鄙视链。
斥候,看不上虞旗;虞旗,看不上精兵;精兵,看不上辎兵;辎兵,看不上火兵;火兵,看不上所有兵!
前者,以武力论;后者,以肚皮论。
但所有这些人,都会被另一个军中特殊存在所鄙视,那就是营伎!
最低贱者,处在鄙视链最高级。
这,是由人的最基本属性所决定。
这,也是在大隋这个时代背景下军营的基层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