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的伤亡,看似不大,但却一直在发生,一直在放血!
杨玄感的残军,在持续减员。
为了尽快赶到潼关,李密建议杨玄感,不要理会这些沿途袭击和骚扰,竭尽全力向潼关进发。
而大量受伤、不能快速跟上的军士,便被就地“休整”防御。
其实,就是被遗弃了!
杨玄感钢牙咬碎,也只能拖着病体,带领渐渐瘦身的队伍逼近潼关。
这时候的潼关,确切地说,主要是指潼关南城。
当然,并不是说潼关北城不重要或者不起作用,而是汉潼关以南在这些年出了状况。
到了隋朝中期,在汉潼关以南大约四里处,因为雨水冲刷,麟趾塬上又出现了一条沟道。
它上达禁沟,下抵塬体,本地人称此沟为“坑兽槛谷”。
为了控制这条新的通道,广皇帝下令在该沟道上口北侧修建了新潼关。
这新潼关,也是在前年刚刚修建完成,异常坚固雄伟。
绝不存在豆腐渣,或者年久失修的现象。
贺娄皎担任潼关守将,也是三年前的事情,以前他是河东城的守将。
自从他来到潼关,便对这一线的防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
不仅加强了潼关外围的部署,还对潼关及禁沟沿线进行了防御改造。
十二连城、烽火台、暗堡、藏兵洞……这都是这几年贺娄皎的心血。
而对于这些军事要点军将士兵的操练,也是非常上心!
广皇帝曾于前年登临塬上视察,在详细考察了这一系统性军事堡垒,赞不绝口。
曾言:“地险崤函,势壮两京。”
现在,面对蜂拥而来的杨玄感叛军,贺娄皎毫不畏惧,胸有成竹!
打仗是枯燥的吗?
的确是!
在古代,如果是进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一等雄关,真的是件枯燥异常的力气活。
为什么?
因为这种战斗,基本上没有任何技巧可言,全是堆死人、耗时间。
如果守将不会脑筋短路,或者城内发生内乱,基本上对于进攻方是个无解的难题。
曹操当年进攻潼关,不得破,只能绕远路进入关中。
东晋刘裕北伐后秦,五万后秦军胆怯弱守,晋军才轻取潼关。
东魏窦泰率军攻打潼关,西魏大丞相宇文泰一方面据守潼关阻挡窦泰,一面亲率奇兵自潼关以南的小关(隋潼关)夹攻窦泰。
东魏军大败,窦泰自杀,西魏防守成功。
以前的这些战例,隋潼关还没经历过。
但至少能说明一件事,潼关易守难攻。
强攻不破,只能被弃守或绕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