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营一般设置在军阵相对安全的后方,等等。
这样设置,就是为了保护粮秣的安全。
但深入敌后,穿行一千余里,这护粮呢?还是行军呢?
行军速度,战术效率,体能消耗,就成为一个解不开的三头死结。
一千余里,有一百斤粮,能剩下二十斤都算好的!
一千余里,侦查,扎营,布防,警戒……一天下来,能走多远?二十里,还是五十里?
一千余里,多山路,多丘陵,秋汛来临……攻陷王都城,可不是一个没有时间期限的战斗任务!
来护儿的水军,已经在浿水(离水)河口海域等待多时!
冬天,早已经悄然迫近!
广皇帝的对策是什么?
自负!
自行运载!
表面看,这的确是个好办法。
不用花费大力气保护粮食安全,不用耗费巨量的粮秣去承担后勤大军本身的消耗,不再担心躲在暗处的高句丽人袭击粮草。
实在是“妙计”!
广皇帝认为,他自己的百万大军,打遍天下无敌手,同样也是身负三石而面不改色的“驴子”铁军!
但是,身负三百余斤的战士,到底是驮夫呢?还是驮夫?
广皇帝眼中,只有胜利!
“不是带足百日之粮,怎么还有缺粮情况?”
宇文述听见九军各长史的汇报,大吃一惊。
一旁的老将军于仲文,也是拍案色变。
他们两个,都是身经百战的统军大将,自然知道粮草不足会出什么问题。
很自然,经验丰富的二人,也瞬间便明白了那些缺掉的粮秣,都到了哪儿去了!
“立即整军,清点粮秣,细查遗弃之人,严惩!”
宇文述大怒,停军彻查!
然而结果却让众位将军哑然。
对于一人双马的骑军和将军、校尉们,粮秣自然不会遗弃,最多就是将战马当做驮马使用罢了!
而对于大多数步军和普通骑兵来说,三百多斤的负重,实在是一千多里高句丽丘陵山路上,不可承受之重!
这些遗弃粮秣的人数,太多了!
多到了已经无法采取任何惩罚的地步!
法不责众!
当六七成的军队人员,都有遗弃粮秣的罪行时,别说死罪了,连呵斥都不能!
这还要秘而不宣,尽量安抚,并且还得想办法尽快筹粮,以解燃眉之急!
否则,哗变和溃散,近在眼前。
怎么办?
大帐中的九路将军,也一同愁眉不展。
整整一天过去,宇文述、于仲文等人,都没想出什么好办法。
至于紧急向广皇帝告急求援之策,被大家自动忽略!
派出去搜粮的队伍,也大多空手而归!
渊爱索吻的超高压手段,已经将民间的浮粮,绝大部分收归入城。
还能怎么办?
打猎!搜粮!
节食!杀马!
大军,继续开动,但不安的气息已经开始在军中弥漫。
军士们的负担轻了,但心里开始慌乱起来。
高句丽崎岖的山道,水洼,陷阱……让大隋军叫苦不迭。
战马瘸的、病的、瘦的,渐渐不见了!
到达乌骨城下的时候,隋军走不动了。
粮秣已经快耗费殆尽!
此时,鲜卑后裔莫何逻绣支尉支文德。已经坐镇乌骨城。
乌骨城,借山命名,乌骨既是黑色城的意思,又有纪念上古凤凰——三足金乌的意思。
乌骨城,就建筑在乌骨山之上。
而乌骨山,形势突兀峥嵘,如一只凤凰展翅欲飞。
此城,呈簸箕之状,一面依山,三面陡岩拱卫。
它有城门、城墙、哨所、烽火台等,皆依山势而建,易守难攻。
乌骨城城墙全长三十二里,俯瞰呈一鸡蛋形状,有三门。
城分内外,外城沿山脊分段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