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杨吉儿,送到了粟末地大本营杨柳湖。
而他自己,则率领着大军,直奔高句丽辽东城前线而去。
大屋作,则做为知前线情况的特殊高参,陪伴在广皇帝左右。
整天里混在裴矩、虞世南等这些老臣中间,不亦乐乎。
大家老早以前都熟悉。
近些年,也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来往问候,礼节不断。
特别是这两年,随着粟末地物产的声名鹊起和日渐丰富,各位老臣府上来自粟末地好东西也越来越多。
有的,是大屋作和王蔻以私交友谊赠送的。
有的,则是阿布的直销团队,上门推销的。
但不管怎样,这种浓浓的情义和官场之谊,总是割舍不开。
大屋作这人,在大隋朝中的人脉和名望,一直很好。
他人生的大部分时间,作为归附族民,替大隋拱卫着东北边陲。
又因为历史恩怨,长期和高句丽高成阳、高大元打生打死。
他和他的族人,算是早年间横在大隋和高句丽之间的一道铁门槛!
是真正的有功之臣!
看着是一个归附族裔,但却因和文皇帝、广皇帝两代君王的特殊关系,更加倍显不同。
所以,大屋作对大隋的忠心和亲密,实在是有目共睹。
他性子率直憨厚,待人和善大度,从不谋求进入中枢。更没有参与过朝堂中任何的争权夺利。
一句话,他对人、对家、对国都不是一般的好!
大家都记得他年轻时候的事。
那时候,他身为有矿而富有的粟末世子,在长安城中也曾逗留多时。
那些日子,大屋作豪侠大气。
常常能结交各路英豪,还和许多未来在朝堂中大放异彩的青年才俊,保持厮混交好的私人关系。
根子深,交往宽,仗义疏财,情商特级!
放眼望去,现在朝中的众多肱骨大臣,哪个不是那时候的好基友?
甚至,那些当初家境贫寒的一些高能,就有不少就受到过大屋作暗地里或多或少的资助。
哥们不差钱,就是想帮帮你,不要在乎啊!
你说,这是什么样的格局?
人家以一个少数族裔、归附之民的身份,就能荣登东北重镇的太守,那也是有充分的业绩基础和人脉依靠。
可不全是靠裙带关系!!!
所以,大屋作现在混在这些老臣中,就觉得如鱼得水,游刃而有余。
日子过得,很不错!
来,抽根烟,我那不成器的儿子给我弄的!
请,喝一杯这种饮料,很香,嘿,我那小兔崽子弄的!
烧嘴?不,这是辣椒,烤肉香得很,对,加上这个叫孜然的东西才香,一口酒一口肉。别提了,都是我家那废柴瞎搞的!
打火机?给,这个送给你,回头我让我那臭小子给你送个好的!
……
至于军国大事,自从私下里彻底被广皇帝掏空之后,就不再于公开场合多说哪怕一句话。
全是微笑、点头、嗯啊之类。
他一直都是这样。
大家也浑不在意,反倒是觉得这老朋友真诚,懂事,不瞎说,不乱说。
真是妥妥地同僚,好朋友!
因为大家深知,如果大屋作一旦说了,那问题就可能就大了,麻烦了。
无他,这老家伙私交与上!!!
广皇帝的大军,有两路。
陆路,陆军。
水路,水军。
陆路,自然是由广皇帝亲自统率。
总制前后左右二十四军,御营七卫,直逼辽东城(今沈阳辽阳市)。
水路,以大将军来护儿为帅,制十万余众,从东莱出发,越海直击王都城。
陆军,行正,取堂皇之战,行摧枯拉朽、各个击破之策。
水军,行奇,取诡道之战,行直捣黄龙、一锤定音之策。
八月中旬,秋高气爽。
正是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