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且隋 > 第115章 黄金岁月

第115章 黄金岁月(3 / 4)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民国第一悍匪 玉剑仙缘 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 大乾杀猪匠 开局拜师盘古正适合暗中布局 别人修仙我捡漏,卷王们破防了 你让我娶傻千金,还回来跪求我? 开局满级天赋,大婚后我无敌了 大婚之日,我的老婆不正常 我就是一个小助理

量的0.00008%有余。

按照田亩和总产量计算,大隋去年每亩平均产粟米为两石。

两石,五石,二点五倍!

这就是在这个时代,黑土地和黄土、褐土、白土之间的肥沃度造成的差距。

黑土战略!!!

再说说口粮的问题。

这个时代,因为大多数人从事的基本上是体力劳动,副食相当匮乏,因此主食需求很大。

和平年代,大隋的平民要保证温饱,一个丁男一年约要吃掉六百斤粮食,也就是五石左右。

丁男常占每户三成,老人、小孩、妇女的食量,平均是丁男的六成。

一万人口的食量,就相当于七千个丁男,则大约需要粟米三万五千石。

粟末地人,通常以肉食为主。

这些年,族人逐渐走向农耕定居的生活,每日一个丁男的粮食差不多需要一斤半,一年五百五十斤,约四石半。

现在不算新得的契丹人口,单是粟末地的军队和族民,为四万六千七百二十三人。

如此算来,目前粟末地人一年的粟米需要约十五万石,平均一天需要全民需要四百一十石粟米。

这,就是粟末族需要不断贸易,从大隋不断进口粮食的根本原因。

加上粟末地原产的粮食,再加上进口积存的粮食,粟末地的粮食共有二十万石。

这在以往,可是天量。

现在,也就仅仅刚够支撑一年的嚼谷。

因为,还得留够战马和牲畜的饲料。

粮食,粮食,还是粮食!

现在和大隋关系好,可以不限购。

但是等朝局和天下色变的时候,粮食肯定就会成为左右时局的战略性物资,采购肯定会受阻。

粮食这东西,也有一个保存期,不是你有钱就可以大规模存储就可。

更何况,像阿布家这种地主老财,也没有太多的银子用于储粮。

薪饷、武备、布匹、药材、牲畜、基建、朝贡等,还有工业原料开采、运输、加工,等等。

如果没有粮食,你就是有再大的人口,也难以求存,更不用说强大了!

阿布现在忙着商量粮食的存贮问题。

阿布下令,一部分开运陀太峪,利用陀太峪高大干燥的山洞,先行存储一大部分。

其他的,着工部和民部修建大型粮仓,妥善存储。

然后,豆子、棉花、青贮,又开始忙收了!

啃着新麦磨得麦面包子,吃着牛肉拉面,粟末地的人们进入了入冬之前最忙碌的岁月。

豆子的亩产量达到了超高的三石半,一千亩土地共产出豆子三千六百石。

棉花的产量,亩产籽棉达到三百五十斤。

一百亩地,共称重三万五千斤籽棉。按十斤籽棉出三斤皮面的比例,可以产出皮棉一万一千五百斤,棉籽二万三千斤。

二十亩占城稻,十亩从新罗找来的当地稻,进行混种。

亩产四石,统共产出一百二十石谷种。

只是这两种稻子,一个是籼米,一个是粳米。

阿布很忐忑,不知道能不能在下一次种出来后,发现自己期待的自然杂交的优良新品种。

“唉,看来要大口吃上适宜东北黑土生长的白生生大米,还得等上至少两年。”

阿布看着沉甸甸的稻穗,感叹不已。

按照贾农的想法,先将长相不同的专门挑出来,再分开种植观察,也是个很好的育种办法。

籼稻耐旱,但却不耐寒,通常只适合在大中国的南方种植。

后世,适合大东北种植的粳稻,出现得非常晚。

所以,大中国逐渐形成了北麦南稻的种植格局。

这也形成了一个文化现象,北方人爱吃面食,南方人爱吃米饭。

只是,等一千三百多年后,终于培育出了适合东北生长的粳稻——东北大米之后,它就以良好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短时间内就征服了中华大地上千千万万吃货的胃。

阿布,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不良人:诸位,一起复兴大唐吧! 破怨师 九娘 背欺里火宿 铠甲:天道赐我威麒印 皮物:我的舍友被变成了皮!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病娇总裁的黑月光又重生了 火烧黎明 不学鸳鸯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