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女强人”,其艰难程度超乎想象。人们长期以来都习惯了艰苦朴素的生活方式,对于所谓的“好日子”似乎只有模糊的概念。尽管改革开放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政策所倡导的“让部分人民群众先富起来”,使得财富的分配并非一蹴而就。这就如同春天里缤纷绽放的花朵,逐渐迷乱了人们的双眼,一时间让人感觉整个中国都变得“光怪陆离”起来。
然而,就在这片看似繁华却又充满迷茫的景象之中,有一群特殊的身影——那些从偏远郊区乘坐拥挤公交车赶往城市追逐梦想的“外来妹”们。她们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毅然踏上了这条未知的道路。或许前方等待着她们的是重重困难与挫折,但内心深处那份渴望改变命运的信念,驱使着她们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地投身于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浪潮之中。有的人在这个光怪陆离、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有些人终其一生都被无情的资本所压榨和剥削,过着艰辛困苦的日子;而另一些人则仿佛拿到了都市励志大女主的剧本,一路披荆斩棘,走向人生巅峰。然而,这些所谓的都市励志女强人大女主往往只存在于都市小说那千篇一律的模本之中。毕竟,真正能成为大女主的只是凤毛麟角,而更多的则是那些沦为资本“炮灰”的外来妹们。
我不禁感到十分诧异,心中充满了疑惑与不解。为何众多作家对于那些“外来妹”们悲惨命运的关注度会如此之低呢?要知道,她们背井离乡,来到陌生的城市打拼,经历着无数的艰辛与困苦。然而,这些作家却仿佛视而不见,将目光转向了别处。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总是热衷于将一个个白手起家的女强人形象反复地描绘和渲染。在这些作家的笔下,女强人们似乎无所不能,一路披荆斩棘,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这样的描写是否过于理想化了呢?难道所有的女强人都是一帆风顺的吗?
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有些作家只会做两件事情。其一便是不厌其烦地撰写关于“封建社会小媳妇儿”的长篇巨着。这类作品通常情节冗长拖沓,就像那令人作呕的老太太的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且毫无新意可言。读者在阅读时往往感到疲惫不堪,甚至产生厌烦情绪。
而另一件事,则是乐此不疲地炮制各种“开挂复仇女强人”类型的都市言情小说。同样也是一成不变、俗套至极,篇幅更是长得离谱。故事中的女主角往往拥有超乎常人的能力或机遇,轻而易举地战胜敌人,实现自己的复仇目标。这样的剧情设置虽然能够吸引一部分读者,但久而久之也会让大家觉得索然无味。
即便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原本低调内敛的女强人,如果被这些作家描述起来,恐怕也难逃被过度美化或者夸张的命运。她可能会突然变得光芒四射,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亦或是遭遇重重磨难后绝地反击,上演一出惊心动魄的逆袭大戏。总之,很难看到真实而立体的人物形象出现在这些作品之中。在他们那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笔触之下,原本简单的故事竟能够繁衍出成百上千个大同小异的版本。然而,就是这样众多被残酷地“团灭”掉的“外来妹”们,却仅仅只有关于“富士康”厂花失踪这件事,以区区几个小字刊登在了那些毫不起眼的小新闻里、籍籍无名的小媒体中。那一小块出版篇幅甚至比豆腐块儿还要来得更小,寥寥无几的几个字,便草草勾勒出了一个“炮灰外来妹”坎坷波折的一生。瞧瞧吧!这些可怜的女子,她们的生活是如此的卑微不堪;再看看吧!她们那饱经风霜的人生道路上,又有谁愿意挺身而出,为她们承担起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呢?
没错,我必须承认这一残酷的现实,在人口如此庞大的社会当中,个体的离去确实显得微不足道。哪怕是整个“厂花”群体都遭遇不幸,在那些唯利是图的资本家眼中,她们也仅仅只是失去了几个出身贫寒、容貌姣好的女工而已。尽管媒体对社会的阴暗面具有一定的批判力度,但这种批判往往只能停留在口头上,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那一座座黑暗的工厂。更令人痛心的是,无论怎样的批判都难以挽回那些年轻而鲜活的生命。于是乎,人命竟然变得如此廉价!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