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小说网”最新网址:https://www.80xs.cc,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80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 > 第165章 求富与从心:夫子的取舍

第165章 求富与从心:夫子的取舍(1 / 8)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蛮荒魁首 九绝龙帝 盗笔:从老九门开始的黑心莲 从聊斋开始做狐仙 我,恶毒女配,抽卡秀翻所有人! 被迫成为偏执领主的娇弱伴侣 玄铁神剑谱 寒门崛起 诱野 身高万米,还说你不是灭世巨兽?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鲁定公十三年的暮春,孔子在卫国的蒲邑市集上驻足。执鞭官吏正挥动漆成红色的荆条,驱赶着满载盐车的黄牛穿过人群,车轴转动发出 “吱呀” 的声响,扬起的尘土落在孔子的麻布袍上,留下细密的灰痕。子贡用袖子掸去夫子肩头的尘土,指着那官吏说:“夫子,彼执鞭者,月得五秉粟,不足为贵。” 孔子却望着官吏腰间悬挂的铜刀 —— 那是市集守门人查验货物的工具,缓缓摇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记载的这句箴言,像一枚打磨光滑的青铜钱:正面铸着 “求富” 的坦然,背面刻着 “从好” 的坚守。“富而可求” 不是拜金的贪婪,而是对正当财富的认可 —— 即使是被贵族轻视的执鞭之职,只要能通过合法劳动获利,亦不排斥;“如不可求” 不是消极的放弃,而是对不义之财的决绝拒绝,转而坚守内心的精神追求。这种对财富的清醒认知,藏着儒家 “义利之辨” 的密码:财富是滋养生活的甘泉,而非淹没人性的洪水,正如《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区别不在是否求利,而在是否以义为舟。从孔子的市集驻足到当代的职场抉择,这种 “求富与从心” 的平衡始终是人生航向的罗盘。

一、富而可求:财富的正当性边界

“富而可求” 的 “可求”,核心在 “可” 字 —— 指符合道义、能够追求的正当途径。《说文解字》“可,肯也”,意为 “值得、允许”,在儒家语境中,“可求” 的财富需通过 “义” 的三重检验:手段合法(非欺诈掠夺)、符合礼制(不僭越等级)、利于他人(不独善其身)。孔子不否认财富的价值,《礼记?礼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财富是满足 “饮食” 等基本欲望的基础,“可求” 正是对这种合理性的承认,正如《周易?系辞》“变通者,趋时也”,顺应正当途径求富,是对时势的尊重。

春秋时期的 “富” 与 “求”,有明确的伦理约束与计量标准。《周礼?天官?大宰》将 “利” 分为 “九利”,“一曰邦中之赋,二曰四郊之赋,三曰邦甸之赋”,皆为按土地等级征收的正当收入,其中 “什一税”(收获的十分之一)是通行标准。据《管子?轻重甲》记载,当时成年男子 “月食四石”(约今 80 斤),“执鞭之士” 月得 “五秉粟”(一秉为十六斛,五秉即八十斛,约今 1600 斤),除去上缴官府的部分,实际所得可养活五口之家,这种 “劳而获” 的财富被孔子认可。而 “聚敛者” 如季氏 “富于周公”(《论语?先进》),通过 “田赋倍增”(《左传?哀公十一年》)掠夺财富,则被批评为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执鞭之士” 的职业象征,暗含对职业平等的深刻认可。“执鞭” 在春秋时期有两种具体形态:一是市场守门人 “执鞭以击商贾”(《周礼?地官?司市》),负责查验货物、征收市税,《诗经?小雅?瞻彼洛矣》“鞸琫有珌,驷铁孔阜” 描述的就是这类官吏的装束;二是马车护卫 “执鞭以驱马”(《礼记?曲礼》),为贵族出行驾车,《论语?乡党》“升车,必正立,执绥” 中的 “绥” 便是他们递给主人的登车绳。这两种职业皆属 “庶人在官者”,地位低于士阶层,《礼记?王制》“庶人在官者,禄足以代其耕也”,明确其收入仅够替代耕作所得。孔子说 “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打破了 “君子不亲小事” 的贵族偏见,承认任何职业只要正当,都值得尊重,这种职业平等观比《管子?小匡》“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 的分类更具突破性,直指 “职业无高低,唯在合义”。

“可求” 的财富有明确的禁区与警示。《论语?子路》记载孔子反对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小利” 即通过短视手段获取的不义之财,如《左传?昭公十六年》郑国子产揭露的 “韩起买玉环” 事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80小说网】 www.80xs.cc。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摄政王捡我回家,白眼狼亲爹埋了吧 时墟:执妄者的时间回廊 海贼:开局抢错果实,我竟无敌了 嫡姐人淡如菊?我改嫁她相公! 安陵容重生后 穿越死神世界从获得斩魄刀开始 晚风知我意:拖拉机糙汉想吻我 逍遥谁得知 先离婚,再复仇,重生老太杀疯了 都市至尊神医徐文东林伊人黄蕊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