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三王山只有在我手上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为国府、为我中华提供源源不断的军火跟粮食,支持我们对关外的作战。”
“杨旅长这是不相信长公子的实力?”
“当然不是,长公子的实力已经在锦城、在川地显现无疑,兆青没什么好说的,只是钢城和三王山都是兆青一手建立,没有人比我更加熟悉,现在交接难免会有半年让工厂、作坊陷入低谷,令商界失去信心,万一这个时候爆发大战,那就糟了。”
关键时刻,杨锋挤出了一副忧虑的神色,还真是让李长官无言。
不过辩倒了一个,剩下一个也就不得不发声了。
陈长官看着李长官坐回沙发,他才慢悠悠的开腔。
“兆青老弟呀!你说的固然有几分道理,可是就眼下这情况,实在是叫人怀疑,你是舍不得三王山的产业,是出尔反尔呀!”
“陈长官,兆青要是贪图黄白之物,那又何必拿出物资去救济难民?我要是出尔反尔,那又何必提什么一年期限?”
“也许有人会说,你这不过是故作姿态,是缓兵之计。”
“哼!其实兆青并不在乎别人说什么,只要诸位明白我的拳拳之心就够了,如果长公子实在不放心,那兆青愿意拿出无可挑剔的诚意来。”
“无可挑剔?”
陈长官重复了一遍这个词儿,旁边长公子的眼睛可就亮了,甚至连装糊涂的崔公都不由的抓紧了手杖。
杨锋竟然敢用这个词儿,而且还是面对一群恶意揣测的人,这个胆子实在是太大了,换言之就是狂妄。
可杨锋却在那一字一句的说道。
“所有人都清楚,兆青没有小老婆,就只有玉莹和几个小家伙,如果兆青存有什么异心,那么他们就是兆青最大的软肋、最大的根基。”
“……”
“为了证明兆青并非是赖在钢城和三王山不走,兆青愿意现在就把妻儿送至海外。”
“啊?”
看着杨锋凝重的脸,所有人都震惊了,长公子更是直接就惊呼了起来。
把妻儿送至海外?
这是什么操作呀?
民国以来见多了军阀争权夺利、倾轧火拼、彼此攻伐的,都是为了扩大地盘、扩充实力,怎么今天就出了杨疯子这么一个另类?
要知道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故土难离是绝对绕不过去的一项,虽说这些年西风东进,一些大家族、开明人士开始把子女送到西方去求学,但最终总是要回来的。
就说杨锋现在这个位置,如果真把妻儿送到外海去,那么钢城、三王山忠于杨锋的官员和部队,只怕立刻就会心寒、马上就会另寻靠山。
因为人最怕的就是看不到希望!
跟着杨锋是因为杨锋的强大,可是杨锋连根都挪走了,谁还会傻乎乎的效忠一个随时可能消失、可能离开的人。
这个举动说的轻松,可实际上杨锋等于是自废武功,直接就把自己的势力给解散了。
然而在本能的狂喜之后,长公子、陈长官、李长官,甚至是低头不语的崔公,他们心中却涌出了对杨锋的无限钦佩。
如此的举动真是太伟大了!
杨锋充分的证明,他真的不是贪恋权势,而是不惜代价的在维持国府唯一的工业中心、粮食产地,他在为几百万国军、四万万同伴经略那最重要的生命线。
山城国府的那帮人是什么德行,大家都太清楚了。
很多时候长公子都约束不了,真把钢城和三王山交到他们手上,不出三月必然是被瓜分的干干净净,就如同国府撤退时从沪上、从金陵撤下来的那些重要企业。
所以杨锋说他要再管一年,那么至少在一年之内,京津察哈尔一带的重兵集团是不用怕日军了。
“兆青将军,你也不必做到这个地步吧?我相信你,我……”
“长公子,多谢你的信任,可兆青说句心里话,我早就对国府和军委会失望透顶了。”
“哎!”
“兆青此生最大的愿望就是祛除日寇、恢复中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