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官员只是随意看了眼他,指了指案几上的笔道:“写上几个字。”
病已不敢怠慢,连忙上前一笔一划规规矩矩地写了几个小篆。
中年官员眼睛一亮,有些意外道:“字写的不错,这段时间就跟着本官专门整理文书,辩论的时候可选一人进行记录。”
“唯!”病已答道。
“嗯,这里有些卷宗,乃是此番前来参加庭辩的各地大儒和贤良,你先看看,到时候别认错了人。”
说完好似才记起来似的,问道:“对了,你叫什么名字?”
不等弘恭应答,病已连忙抢先道:“在下刘询!”
弘恭神色一僵,但此时也不敢说什么,只是低头不语。
“嗯?刘询?可是宗室子弟?”隽不疑惊讶道。
“不是!”病已没有多言,因为此时位于上首的人好似注意到了他这边,只能简单回答道。
“嗯,好了,你先下去吧,有事再来!”
“诺!”
走出大殿,病已长舒一口气,不等弘恭提问,就说道:“记住,从现在开始到辩论结束,我就叫刘询,不要问为什么,我也不想解释,要是出了问题,不会牵连到你的。”
弘恭:“..........”
还能怎么办?弘恭只能点头应是,不然他还能去告发不成?到时候怕是连自己都得栽进去。
告别弘恭,病已怀中抱着几份卷宗来到偏殿,看到没什么人就开始看了起来。
当大略看了几份后,这才发现来的人身份和地方均有不同,有鲁国、齐国的儒生,有楚地的贤良,汝南的名仕朱子柏,九江郡的贤达祝生,中山国的学者刘子庸,并且还是中山国宗室子弟,以及来自茂陵的儒生唐生,鲁国的儒生万生等等。
病已看的入神,丝毫不觉有人已经走到跟前,只是沉浸在书卷中不可自拔.......
丙吉惊讶地看着眼前认真的少年,方才在前殿就觉得少年背影有些熟悉,询问京兆尹后得知少年名叫刘询,本来也没什么,但不知为何鬼使神差地想要看看方才的少年。
只是没想到这少年刘询竟然就是自己照顾五年的孩子刘病已,看着跪坐于桌案后的少年,他神情激动,真想立马相认,但最后还是忍住了。
虽然不知道这孩子为何来到这里,但既然来了,自己也没有理由将其赶走,只是深深地看了眼这孩子,随后又悄无声息地走了。
来到前殿,看了眼正在忙碌的隽不疑,想要说什么,却硬生生地忍住了。
直到傍晚时候病已才将卷宗看完,站起来伸展了下身体,小心地收起卷宗来到前殿,此时前殿已经灯火通明,当他走进去后,也不知是不是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