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自分布着一座规模也相当可观的副炮楼,每座炮楼下面还环绕着不少碉堡。
据点的外围是五砖墙砌成的围墙,围墙上密密麻麻地开着射击孔,方便防守射击。
围墙外,是错落分布、密密麻麻的碉堡群,这些碉堡相互呼应,形成了强大的火力网。
在碉堡群的外侧,是一层铁丝网,能够阻挡敌人的直接冲击。
铁丝网下面,则是深深的壕沟,让人难以跨越。
而壕沟外面,也就是整个据点的最外层,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雷区,一旦踏入,非死即伤。
如此严密的防守,简直是固若金汤,谁敢轻易攻打?
不仅独立团对它望而却步,就连上级的将士们也对这个据点恨得咬牙切齿。
上级曾多次下定决心,要召集五七个团的兵力,拔掉这颗眼中钉!
可每次一估算可能遭受的巨大伤亡,最后都只能无奈放弃,不了了之。
可现在,小七居然想着要攻打廿里亭据点,拔掉这颗让无数人头疼的钉子。
哎呀呀,天底下还有比这更让人好笑的事情吗?
……
不管旁人觉得这事儿是多么好笑,小七却铁了心要拿下廿里亭据点。
要知道,当初计划攻打廿里亭据点时,打算集结七个团的兵力,而小七竟打算只用三个连来完成这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这三个连分别是团直属炮兵连一排、警卫连一排、侦察连一排,外加一营一连、二营一连。
可别小瞧了这些连排,它们可都是加强编制,表面上看是一个营的架构,实际上兵力比两个普通营还要稍多那么一点。
穿越回现代后,李八千查阅了大量资料,惊喜地现当下正是攻打廿里亭据点的绝佳时机。
彼时,小日本与国军已经拉开了武汉会战的大幕,这场会战预计会持续长达小半年之久。
国军为了此次会战,集结了14个集团军、5o个军,兵力接近1oo万,如此大规模的兵力部署,使得小日本不得不从各地疯狂抽调兵力,最终投入了14o个大队,兵力过25万。
就拿廿里亭据点来说,这里最多的时候曾驻扎过一个联队,可如今呢,仅仅剩下区区两个中队,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与此同时,李八千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构建了廿里亭据点的3d模型,并在网上召集了上百位军事博主,共同探讨在抗战时期,如何快且完美地攻克这个据点。
众人七嘴八舌、各抒己见,还真的找到了攻克的关键。
廿里亭据点的东、西、南三个方向都是开阔地,进攻难度极大,部队难以隐蔽行动和展开有效攻击。
然而,据点的最北面情况却截然不同,距离陡峭的山崖仅仅一里地。
巧的是,山崖上还有一块突出的巨石。
其实,小鬼子早就现了这处悬崖和突出的石头,但他们压根没把这当回事,还暗自想着:怎么着?就算你们爬上了悬崖,难道还能飞下来攻打我们不成?
——这种轻敌的心态,在小鬼子身上是常态。
他们在中国大地上修建的众多炮楼,放在欧洲战场上,那无疑就是活棺材,只要八路军拥有直瞄炮,一炮就能炸得粉碎。
小鬼子不仅不担心,反而把这处悬崖当作了天然的屏障。
整个北线的防御极其薄弱,竟然只设置了区区三个碉堡,这简直是老天爷都在帮忙。
从北面进攻还有一个显着优势,只需要集中火力压制好北边的一个炮楼,部队便能顺利攻进去。
至于其他四个炮楼,仅有几个射击孔能够对进攻部队构成威胁。
至于如何将战士们输送下去,李八千根本就不觉得是事儿。
让战士们沿着峭壁往下爬,那就是搞笑。
只需要几个简易的卡扣,利用索降的方式,战士们便能迅、安全地抵达据点附近。
除此之外,李八千还精心准备了四件威力巨大的“大杀器”
:
烟雾弹、毒气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