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大佬都是眼下发迹的。
但这属于幸存者偏差了,折在里头的人更多,只不过大家记不住他们罢了。
再过两三年,就会出现一个颇具时代特色的名词:下海。
都特么下海了,谁能保证你一定捞到金子,而不是被淹死呢?
徐德胜在广州,见过太多因为各种原因,连回家的火车票都买不起的人。
他敏锐的发现,这俩个月类似的倒霉蛋格外的多。
其中不乏京城口音。
稍加打听,也就大概明白是怎回事了。
所以徐德胜就寻思,既然刚入行或者是本钱少的小户,到广州进一趟货跟特么闯阎王殿一样,那自己能不能大批的运货,把东西倒腾到京城之后,加点钱直接批发给这些势单力薄的人呢?
答案肯定是可行的。
而且利润绝对很高。
可这里头牵扯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也不会少,并且不太容易解决。
徐德胜把这些想法跟张红旗和赵铁柱一唠,小哥俩都觉得但凡能成事,必然是大赚的。
不过这里头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需要的本钱也不小,真要是出了问题,就得伤筋动骨了。
“胜子叔,这事能整,不过,咱爷仨不行,还得拉人。”
“那是指定啊,就咱仨这土脑壳,哪能玩转这老大的阵势?”
徐德胜琢磨这些东西,不是一两天了。
他心里清楚的很,想拉上几个人就把这条线全吃下去,压根就办不到。
能在这条线上,占据一小截利益,就已经是了不得的大福气了。
别看徐德胜在柳条屯子伺候了那老些年的大牲口,之前还因为想看一眼曹念祖从而被董大奎这个骗子忽悠,因此就小看他在经商方面的见识。
徐德胜当初,可是在老曹家的买卖里厮混了好些年,打小培养的机灵人。
在买卖铺子里当学徒的人那么多,能够受东家信赖,能够照顾带娃照顾小姐的,怕是不多见吧?
所以,即便张红旗不开口,徐德胜自己也得提醒,让他帮忙拉人入伙。
一边的赵铁柱挠了挠头,无限感慨:“要是从沈阳进货就好了,那地方咱好找人帮衬。”
连柱子都明白,这玩意想做成了,让整条线转起来,得需要把子硬的人帮衬。
“咱先把人凑一块,商量一下子,看看谁能提供哪些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