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婶这番做派,别说是对面那头一天来晓市出摊的年轻人了,就是旁边的老摊主,一时之间也羡慕不已。
一件八块钱,这一堆东西大都是瓶瓶罐罐的,连块玉都没有,三十二件人家给一气买空,啧啧啧,这运气,我咋就遇不上呢!
前面五天时间,秦婶总共从晓市买走了八十多件玩意儿,拢共也才花了将将八百块钱。
平均下来,一件也不到十块。
看似比眼下给出八块钱一件贵,可她那是零打碎敲,挑的全是精品。
即便有看走了眼的,可那也是按照精品收的啊。
如此算下来,眼下一件按八块的价格给这摊位包圆了,真就没少给。
而且眼下的倒腾古玩这帮人,正经有见识的,真没几个。
老人手早些年就散的差不多了,人在不在还是一回事呢,别说重操旧业了。
可见识不深,不代表这些人脑子不好使。
通常来说,金银玉器,珠玉首饰这些东西,价格绝对不会卖的太低。
当然,也是相对而言,但凡是真东西,放个几十年,拿出来都不至于赔钱。
除了这些类似大家都认可的硬通货之外,就得是那种印章、鼻烟壶之类的小件受欢迎。
字画之类的,水太深,清代仿明代的,明代仿唐代的,民国仿全部的,卖货的自己都说不明白,究竟是个什么情况。
最不受待见的,反倒是这类瓶瓶罐罐,保存不易,运输不便,真要是遇上点什么事,还不好存放。
这类瓷器大件,最容易有损,相应的存世量还不算少,眼下真就不受这些摆摊的待见,可偏偏的,类似的东西摊位上还不能没有。
新来这年轻人,当下朝着四周瞄了一眼,然后略显浮夸的狠狠一跺脚,赶紧叫住秦婶:
“婶子,全你的了!”
“对喽,都是同行,你快进快出不压本钱,我呢,拿去凑个数量,遇上头儿了,也赚仨核桃俩枣的,谁都不吃亏。”
秦婶还是老做派,站一边光管看货划价,其余算账给钱拿东西,那是一样也不管。
全由身后跟着的张红旗他们几个操办。
旁边摊位的老摊主瞅的眼热,忍不住出声招呼:
“您那买卖货收够了吗?您瞅一眼我这些,缺什么我给算低价。”
“眼下是够了,都有点冒了,要不是琢磨着,他这一堆就给他剩下两三件不像话,我也不能全要喽。
不过你也放心,长久的买卖,总有在你这拿货的时候。”
“好嘞,也祝你生意兴隆!”
“都发财都发财!”
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
秦婶跟人家白话,张红旗这边先结清了款项,然后和赵铁柱他们麻利的把摊位上那些东西全都收了起来。
一帮人倒也不匆忙,就这么朝着晓市外头走。
老摊主还恭喜那个新来的年轻人呢,把秦婶他们这一帮子前几天的做派说了说,新摊主嘴上说着卖少了,没赚多少,心里却乐开了花。
和秦婶推断的大差不差,他这批货确实是从一个破落的大户手里收过来的。
那户人家,还真就是解放前就败落了,一家子败家子,偏偏解放的时候还没败干净,你说气人不?
真要是败干净了,家庭成分最起码不会太差,你这败到一半,不净给自己找麻烦嘛。
后来有运动的时候,这家人也没跑了,给狠狠又闹了几年。
正经剩下那点好东西,怕不是早就被抄走了。
这些个瓶瓶罐罐的,这年轻人估摸着,真就和秦婶说的一样,指不定从哪个犄角旮旯里凑出来的!
头一天出摊,就碰上个大头,晓市真是个好地方!
实际上,这年轻人也不想想,人家既然能把你收货的情况都猜个八九不离十,人家能真是大头吗?
出了晓市,秦婶就招呼张红旗他们,什么也别说,先回煤市街。
一帮人全都兴致昂扬。
一早就约好的,遇上真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