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我的初二时光即将落幕,剩在掌心里的十多个日夜,愈显得可贵起来。
轻轻抚过桌角斑驳的木纹,蓦然回间才惊觉——最让我牵挂的竟是那个不甚完美的8o1班。
八百多个朝夕相处的日子,教室窗前的绿萝已悄然铺满半面墙。
晨光初露时,偶尔早到的同学会和我一起推开吱呀作响的教室门。
空荡荡的座椅披着淡金色的朝阳,清风顽皮地穿过半开的玻璃窗,带着紫藤花的香气扑进教室,把课代表刚下的试卷卷起又放下。
当读书声次第响起时,整个班级便像被施了魔法。
隔壁组的小胖子总会在念到“策之不以其道”
时偷偷打个哈欠;英语课代表的马尾辫会随背诵节奏轻轻摇晃;而我最爱看晨风拂过前排女生练字本时,那些未干的墨痕泛起粼粼的微光。
课间的喧嚣常随着黑板擦的轻响戛然而止——数学老师那双能望穿人心思的眼睛往台下一扫,粉笔头就稳稳落在打瞌睡同学的旋上。
但总有那么几个瞬间,当她说起“当年我教过的奇葩学生”
时,教室会突然炸开欢乐的惊雷,“真是个可怜人儿”
这句俏皮话,至今仍在走廊上回荡。
最令我怀念的是下午自习课流动的静谧。
斜阳把我们的影子拉长在墨绿色的黑板上,沙沙的写字声里时常会游来一张折成蝴蝶状的纸条。
有时是问数学题的草稿,有时夹着半块掰开的饼干,更多时候是涂鸦着鬼脸的作业本封面。
放学前十分钟的讲台永远热闹非凡。
地理课代表像护崽的老母鸡般张开双臂,把要布置的作业护在怀里;历史课代表踮着脚尖往空隙里挤,不小心蹭花了半边黑板。
而当夕阳最终染红窗台上的多肉植物,教室里又会重归初晨般的宁静。
总说岁月如指间流沙,可8o1班的点点滴滴却像嵌在琥珀里的花瓣。
待九月桂香再起时,虽要迈向新的教室,但那些被晨光亲吻过的读书声、被夕阳镌刻的笑靥,早已在心底长成一片永不凋零的春天。
初三开学那天,公告栏前挤满了人。
我踮着脚尖在分班表上找自己的名字,当看到“8班”
的字样时,心里像压了块大石头。
要和朝夕相处的朋友们分开,这个陌生的集体让我感到格外孤单。
新班级的适应比想象中更难。
开学两周了,同学们仍然三三两两聚成小团体。
更让我不适应的是新班主任纪老师,她总是不留情面地指出我的不足。
记得第一次收作业时,她当着全班说:“班长要更有责任心”
,我的脸顿时烧得烫。
那时的我总偷偷叫她“冷面老师”
,觉得她严厉得不近人情。
真正让我对这个班级失望的是拔河比赛。
那天操场上的加油声此起彼伏,我们班却连2o个参赛同学都凑不齐。
女生们不是肚子疼就是头疼,最后硬拉来的几个人也心不在焉。
当绳子突然从掌心滑脱时,我看着对面欢呼的人群,鼻子突然有点酸。
转机出现在一个普通的晨跑日。
那天校长突然出现在操场边,原本散漫的队伍瞬间变得整齐划一。
跑过主席台时,我听见此起彼伏的“注意排面”
,突然现每个人眼角都藏着紧张。
那一刻,我好像触摸到了大家藏在心底的集体荣誉感。
和同桌小峰的相处更是意外之喜。
这个总爱说怪话的男生,会在考试前悄悄给我塞薄荷糖提神。
记得有次英语课,他把“other1y”
造句成“我爸很慈祥”
,逗得全班哄堂大笑。
正是这些细碎的温暖,让原本枯燥的备考日子泛起了甜意。
让我彻底改观的还是那次重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