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依旧在社区忙碌,成了大家信赖的“程大哥”
。
他的朴实和善良,成了社区最温暖的粘合剂。
他证明了善良和踏实永远不会过时。
南昌,梁露被选送进入更高层次的院校深造。
她的“心理免疫”
理论得到了系统性的完善和提升。
她从一个单纯的受害者,成长为了这个领域真正的专家和守护者。
就在一切似乎都归于一种新的平衡时,净蚀中心的一条日常监控流水线上,出了一个低优先级的警报。
警报来源于对国际暗网某个废弃交易论坛的周期性扫描。
一段极其古老的、用于交易“老旧加密设备”
的帖子下方,出现了一条新的、经过多重加密的评论。
评论内容本身无法破解,但其布时使用的传输协议中一个几乎被遗忘的冗余字段的填充方式,与当年“幽灵”
协议v1o测试阶段的某个开者的个人习惯存在高度吻合!
这个开者,并非付书云或付书桐,而是他们团队中一个早已失踪、被认为无关紧要的早期成员!
“一个古老的鬼魂,在废弃的坟场上留下了新的脚印?”
郑雅萍看着分析报告,感到一股寒意。
“密钥,”
林建奇的声音没有丝毫波动,“追踪该评论布者的所有数字痕迹,无论多微弱。
重点比对与付书云兄弟早期项目所有关联人员的现存数字指纹。”
命令下达,但如同石沉大海。
对方显然极其谨慎,没有留下任何可追踪的线索。
“这意味着什么?”
郑雅萍问,“‘摇篮’的又一次试探?还是那个失踪成员的个人行为?”
“无法确定。”
林建奇走到全球态势图前,目光深邃,“但这提醒我们,‘种子’的播撒,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早、更分散。
有些‘孢子’,可能在我们知道‘摇篮’存在之前,就已经潜伏在了意想不到的角落。”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通知‘净壤’基层网络,提高警惕级别。
特别是针对金融、能源、交通等关键基础设施的退役老旧设备排查,要更加细致。”
就在这时,林建奇的加密终端收到一条来自浙江嘉定的消息。
是沈舟来的工作简报,在简报末尾,他附带了一个个人疑问:他在处理一起青少年利用改装游戏机进行小额诈骗的案件时,现其作弊程序的代码结构,与他受训时看到的、“幽灵”
协议极简版的某种教学示例存在惊人的神似。
他询问这是否值得关注。
林建奇看着这条消息,再对比刚才那个暗网的古老痕迹,心中一动。
罪恶的技术和思想,如同病毒,不仅在高端领域进化,也会下沉、变异,在最基础、最不被注意的层面寻找新的宿主。
沈舟现的,或许就是“幽灵”
遗产以另一种形式进行的低端扩散。
“回复沈舟:值得高度关注。
详细报告上传。
你做得很好的。”
林建奇对助手说完,目光再次投向态势图。
对抗在升级,也在下沉。
守护的力量,也需要如此。
他拿起“净壤”
年度升级报告的草案,在末尾添加了一句:
“建议将‘网络安全与科技伦理’教育,下沉至中学甚至小学阶段。
未来的免疫系统,必须从娃娃抓起。”
净蚀的使命,从未结束,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如同薪火,传递到了更下一代人的手中。
而深空的沉默,依然是最巨大的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