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这地方还是她的灵感源泉。
呜——!绿皮火车喷吐着浓烟,在铁轨上发出哐当哐当的轰鸣,载着水淼一路向京城飞驰。
车窗外的景色不断变换,这是水淼来到这个时代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远行,之前哪怕采风也没有离开过省。这次的目的地是这个时代的心脏,无数人向往的北京,怎么不让她心驰神往!
抵达北京时,正值黄昏。夕阳给这座古老的都城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水淼被安排住在文化部东城区的招待所,房间不大,但是规格挺高,白墙木地板,还有抽水马桶,收拾得异常干净整洁。
放下简单的行李,水淼推开窗,晚风拂面,带着北方夏日特有的干燥气息,远处隐约传来电报大楼报时的钟声,沉雄而悠远。
此时的北京城,处处洋溢着一种百废待兴、蓬勃向上的建设热情。这个年代天老大我老二的这种精神面貌是以后少见的,第二天,水淼随着队伍走上宽阔笔直的长安街,见到形形色色的人都是神采奕奕,昂首挺胸。
街道两旁,许多高大的建筑还搭着脚手架,工人们喊着号子,忙碌地穿梭其间。红色的标语横幅在风中猎猎作响,“向科学进军”、“建设社会主义新 中国”的字样格外醒目。这一切,都让水淼真切地感受到了当前这个新生国家强劲有力的脉搏。
颁奖大会在文化部一间庄重而典雅的礼堂举行。穹顶很高,悬挂着明亮的吊灯,红色的幕布庄严肃穆。当主持人念到“《向阳花开》,作者水淼”时,哪怕水淼已经有所准备了,但是还是激动地心猛地一跳。
在热烈的掌声中,她稳步走上主席台。一位头发花白、戴着深度眼镜的老作家,微笑着将那张印着国徽的、沉甸甸的奖状递到她手中,同时还有一个用红绸仔细包裹的奖品——一支崭新的“英雄”牌钢笔。
“小姑娘,写得不错,继续努力。”老作家和蔼地鼓励道。
水淼双手接过,指尖触及冰凉的奖状边框和温润的钢笔,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在胸中涌动。是激动,是荣幸。还真是意外之喜,她没想到给她颁奖的会是文坛巨擘!
会议间隙,组委会还安排了研讨会。这会议说到底就是让天南海北的作家聚在一起相互探讨探讨,交流交流。
水淼作为少见的年轻女性,自然非常受欢迎,但是聊着聊着,不少人就觉得这女作家一点都不可爱了,他说阳春白雪,她说下里巴人……就这样,原先对水淼有几分心思的人也歇了想法。
“你这快刀斩桃花也太果断了!”水淼回头,看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爷子笑呵呵地看向她,“怎么?一个人都没看上,都是青年才俊啊。”
水淼对这人不熟悉,不过这个年纪,参加这样的座谈会显然也是文艺圈了不得的人。
水淼摇摇头:“谈不上看上看不上,道不同不相为谋罢了。”水淼身处这个时代算是深切理解了主席他为什么后来开了文化大革命开端,实在是现在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尤其是搞文学的,简直就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还偏偏自认为“高人一等”。
“从你的文字中看得出来,你的文学素养显然也不是他们都比的。”老人笑呵呵给水淼虚空索敌,“认识下,谢思宇。”
水淼忍不住抬抬眉毛,她不认识这人,但是谢思宇这个名字倒是如雷贯耳,他是一个有名的导演,这么说吧,现在排名前十的电影,十部里面有六部是他拍的,还是前六名,就是这么牛。所以他说话直来直去也没有人当他面抱怨什么,还会说真性情。
现在找上水淼显然也是有想法的,今年年初伴随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浩荡春风,国内的文艺工作显然风生水起了。谢思宇这样的大导演自然想要趁东风拍自已想拍的电影。
“谢导演,您好。”水淼与他轻轻一握,心下了然。
“看来你已经猜到了我的目的了。”谢思宇爽朗一笑,接着说道,“水淼同志,我拜读了你的《归山》,”
谢导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