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最后,老张抬起头,眼眶有些发红,“我当年……我当年也有这么一群战友,约好了打完仗回来喝酒,最后……就回来了我一个。”他声音哽咽,说不下去了。
水淼的心被重重撞了一下。她写这篇文章,最初或许有改善生活的私心,有被推动的无可奈何,但此刻,老张的话让她真切地感受到,她写下的是一个有血有肉、会哭会笑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符号化的英雄。她的笔,连接着生者与逝者,记录着不该被遗忘的牺牲。
《归山》引起的反响超出了水淼的预料。出了两期之后,她收到的读者的来信都要用麻袋来装了。
生活上也到处能看到她作品的影子,先是县里广播站摘录了部分段落进行广播,接着是地区报纸转载,并配发了评论员文章,称赞其“于平凡处见伟大,在细节中显真情”,“成功塑造了一个可亲、可敬、可信的英雄战士形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