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蜜意中时,司徒府内却是一片紧张肃杀。
司徒王允、中郎将吕布、光禄大夫黄琬、尚书仆射士孙瑞、郡骑都尉李肃等人,在司徒府大厅召开最后一次会议。明日便是诛杀董卓之日,众人再次推演计划,力求万无一失。董卓残暴,计划一旦失败,众人皆将命丧黄泉。
计划的成败系于吕布与李肃。
王允与众人对二人恭敬施礼:“国家与百姓的命运,皆仰仗二位英雄!”
吕布和李肃连忙回敬:“誓为国家除害,诛杀奸贼!”
此刻,董卓不在长安,栖身于附近的郿坞。
次日黎明未明,郡骑都尉李肃率数骑疾驰至郿坞,假传天子欲将皇位禅让于董卓,请他至未央殿受礼。
与此同时,王允早早起身,准备入宫守卫。自张宁入住后,张小小未曾再来,王允心中倍感孤寂。
用餐时,王允面色忧郁,张小小耸肩表示无奈,张宁则怒目而视。餐后,王允踏上前往宫门的路,街景依旧,但他预感到风暴将至。
路上,李智从豪华马车中探出头来,与他寒暄。自拍卖会分别后,两人未曾谋面。
“李兄别来无恙?”王允躬身行礼。
李智轻笑:“听闻王兄升任郎官,真是可喜可贺啊!”话虽夸赞,眼神却充满轻蔑。
王允不愿多言,拱手欲别。但李智并不打算轻易放过他。
“今日禅让大典,董太师将登基,家父辅佐有功,必将加官进爵。到时,我定在父亲面前为王兄美言。”李智笑道,“辽东尚未开化,野蛮众多。王兄才华横溢,去了定能一展抱负!”
此乃潜在的威胁。董卓登位,李儒必将升迁,李智亦可能平步青云。届时,王允等人将失势,王允也将受制于他。
王允冷笑:“多谢好意!其实,我对辽东颇为向往,听说那里的人参极好!”说完,他不再理会李智,匆匆赶往值房。
李智怒瞪王允背影:“王也,你走着瞧,我要让你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在值房更衣后,王允与同僚急忙赶往宫门。不久,各级官员陆续入宫,前往未央殿。今日官员们神色严肃,无一丝往日的客套。
尤为奇特的是,今日禅让大典,李儒竟未出席。
“王也,此事岂不诡异!”周轩低声对王允说,“名为禅让大典,却毫无大典的氛围!”
见王允沉默,他又道:“真是奇怪,前去迎接董太师的不是吕将军,而是郡骑都尉李肃。”
王也神色凝重,终忍不住低语:“慎言,隔墙或有耳。”
周轩闻言,神色一变,环顾周遭,随即缄默。
官员入宫后不久,街上传来隆隆车马声。
遥见旌旗招展,车马轰鸣,董卓的仪仗赫然而至。
护卫董卓的西凉精骑,皆为精选勇士,装备精良,战马雄峻,威风凛凛,令人心悸。
车马渐近,董卓仪仗止于宫门。
王也心潮澎湃,即将目睹历史转折,呼吸不由急促。
董卓或许过于自信,仅携二十余护卫随李肃入宫,数百铁骑留于宫外。
王也暗思,董卓之败,或许源于这份自大。
不久,左都侯召王也等人入宫,宫门紧闭,无天子令不得启。
众人入宫,大门轰闭,随即加锁。
这显然是个诱敌之计。
宫外西凉铁骑心生疑惑,白日宫门从不关闭,除非非常时刻。
今日乃大典,何来紧急?
必定是首领遇险。
百余铁骑哗然,纷纷下马,高呼开门。
与此同时,董卓在护卫簇拥下,已近未央宫百米。
远见王允、士孙瑞、黄琬等大臣立于殿门,董卓以为是迎接,正欲致意,却见众人手持利刃。
剑光耀眼。
董卓满心狐疑。
禅让大典?
这岂非鸿门宴!
他惊慌失措,问李肃:“他们持剑何为?”
李肃只顾催行,不作应答。
此时,王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