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徽心里有底,刘彻那儿就更有底了。
当了几十多年皇帝的刘彻,将整个大汉牢牢控制在手里。
早些年也就算了,那会儿的刘彻年轻,对大汉的掌控没有那么大。
将近四十多年年下来,推行新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思想开始,掌控全局。
自刘彻下定决心不遗余力的出击匈奴,把匈奴这个压了大汉七十余年的山铲平了。
打出大汉的骨气,也打出大汉的脊梁。
大汉的子民谁能不认可刘彻这个皇帝?敢生出反他的心?
世家贵族他们虽然贪,可人家也不蠢的。
谋反也得有谋反的成算那才能谋。
明知道是送死的事,有谁乐意干。
清丈对他们不利不假,朝廷不算是对他们赶尽杀绝。
倘若他们敢谋反,那刘彻就敢把他们一网打尽!
刘彻下达的诏令,指出不同的身份所能免赋的田地,一眼看下来,好些人不平的心情又随之得以平复。
朝廷要改税法,那是非改不可,不改大汉哪有赋税。
卫禧深有体会到不同的诏令下达,好些世家贵族的态度都不一样。
“阿姐打算如何处置那些隐户?”
卫禧已然登记了不少的隐户,来一趟问问刘徽细节上的打算,如果可以直接一步到位。
刘徽道:“先登记,人数上呈父皇再说。”
知刘徽并非没有想法,刘徽从来不会越过刘彻私下做任何决定。
卫禧多年跟在刘徽身边也了解刘徽的谨慎。
点了点头。
“清丈不容易。
不过当初阿姐怎么让人量他们田地的?”
卫禧想到另一个问题所在。
刘徽啊,嘴角噙笑道:“一半猜一半量,真以为那些图是真的?不过是吓唬他们。”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的,能够达到目的就好。
卫禧一顿,诧异抬眸。
刘徽重重点头,她就是骗的怎么了?
清丈事宜随卫禧有条不紊的安抚,长安的土地终于量出来了,姓名,占地几何,一清二楚。
上呈的鱼鳞图清晰写明田地情况,收税几后,刘彻眼中闪烁的精光,让底下的人不由屏住呼吸,生怕不小心得罪刘彻。
刘徽于此时上前道:“清丈事宜当推行。”
长安的清丈完成了,要继续,不许停下。
在长安清丈前刘彻或许还有所迟疑,此刻望清楚上面账本,数据令刘彻触目惊心。
他以为天下尽在他的手里,实则呢,那么多的田,尽归于一家所有。
他们一家子才多少人,按人头所交的税才有多少?
怪不得每年的税赋都在不断的减少,他们那么占,那么抢,怎么可能不少。
清丈,定要清丈。
一清到底。
“你负责,此事定要落实,谁要是敢不配合,杀。”
刘彻下达的诏令可知他心中的怒意。
之前是严惩,现在是杀,无一不昭示他非如此行事不可的决心。
作为户部尚书的沈璧于此时也是惴惴不安,刘徽出手,刘彻已然将大权尽交于刘徽之手,世家贵族接下来会如何?他这个户部尚书还能当下去吗?
刘徽应下一声诺。
当即给出方案,清丈事宜不让本县的官员和军队负责,而是交叉安排。
落实到每一县每一村,所有人丈量的工具都是统一的,而且由工部和户部的官员一起监督。
可以说,刘徽防人防得厉害,不允许任何人有借助此事乱大汉天下的机会。
刘徽更是提醒各地,别忘了鸣冤鼓,百姓蒙冤受屈是可以击鼓鸣冤的。
虽然刘徽一再提醒过鸣冤鼓的好,可惜,百姓们都不习惯。
长安城内的登闻鼓不是也从来没有响起过吗?
啊,响过一次,也只有那样的一次而已。
在朝廷开始清丈,有意改税制的时候,匈奴传来消息,匈奴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