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将绝无此意。”
李广让刘徽上纲上线,岂敢有此心,惊得连连否认。
刘徽一眼扫过李广,“无意,李广将军为何要为马前卒?”
刘彻转过头,没敢让人看到他嘴角的笑意。
李广吧,确实是骁勇善战不假,可他只有个人之勇,领兵作战,他一个人勇有用吗?
他一个人能杀多少人?
他是一马当先冲向前头,不管敌人多少,也不管身后的将士能不能跟上,是不是很过分?
而且,李广几次出战的结果,让刘彻不得不怀疑,李广运气属实不太好,不好到刘彻都不想用李广了。
刘彻不想用,李广都一把年纪了,他想封侯。
显然此番漠北的大决战,是李广认为最后可以让他封侯的机会。
“将军年迈,朕心有不忍,实在不愿意让将军劳累。
深入漠北之地,决战匈奴,长途跋涉,不如还是让年轻人去吧。”
刘彻在此时上前扶起李广,一番苦口婆心,希望李广可以打消此次随军出征的心思。
“陛下。”
李广虽然让刘徽说得面红耳赤,依然不愿意就此放弃。
刘彻拍拍李广的手道:“老将军,就此定下。”
不愿意再细论,刘彻是真不想让李广出战,任李广再怎么说都没有用。
刘徽适时的出面道:“李广将军若有不服气的地方,不妨回去问问手下将士,他们是愿意追随在你的左右,亦或者愿意追随在我舅舅和表哥左右。
李老将军要争功,他们也要争功。
追随李老将军的人换了多少,李老将军还记得他们吗?”
李广错愕的望向刘徽,争功?
上阵杀敌,争的是功,哪怕是战死,只要能够建功立业,都无所畏惧。
但是,明知道跟了一个人不可能立功,只有战死的份,谁乐意?
刘徽想,让李广回去问问他手下的将士,省得他老跟刘彻闹。
刘彻不想让他上战场的心思表露够明显了,他当了看不见,一门心思请上战场,真真是不识趣。
也对,但凡他是一个识趣,稍懂得人情世故的人,也不至于到现在都没能立功。
想当年先帝,刘徽的祖父汉景帝在位时,七国之乱中,李广在平定七国之乱中是立下大功的,以他当时的功劳足以封侯,可那会儿他却接受汉景帝的弟弟梁王刘武将军印。
啧啧啧,一点情商都没有,汉景帝怎么可能封他为侯!
再之后,刘彻对李广也是寄以厚望的。
否则当年第一次出击匈奴的四路里,就不会有李广一路,而他当年全军覆没,只身逃回。
因而刘徽才会说,李广是勇,却只有一人之勇,却非领兵之将。
李广纵然有千言万语要说,此时都说不出来了,颤颤的朝刘彻作一揖,“末将告退。”
等李广一走,刘彻赞许道:“不错。”
让李广一再纠缠,刘彻头也痛得很,巴不得李广识趣一些,莫再和刘彻纠缠不休。
无奈李广像是听不刘彻的言外之意,一而再,再而三的出面恳求刘彻让他参加此次漠北之战,刘彻不甚其扰。
“父皇顾念老臣,更应该顾念一众将士,大汉的将士不畏于战死沙场,明知是无能之将,让他上战场领兵只会让将士枉死,该不用就不用。”
刘徽神色间都是坚定,让刘彻笑了,“以前怕你心太软,让人哄骗,现在看来是多虑了。”
刘彻在李广的恳求下,动摇的想要不就让他去吧,上了战场,再把人调走就是,也不是一定要让人上战场不可。
刘徽倒是果断,一句无能之将道来,李广脸都绿了。
出击匈奴,但凡李广有功,以他的年纪早已封侯不是吗?
“朕瞧着李将军不会就此罢休。”
刘彻怎么看都觉得李广不会就此罢休,拧起眉头道:“他毕竟是老臣,三朝老将,要给他留些颜面。
实在不行,把人交给你舅舅,到时候把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