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徽小跑站定在他们跟前,逐个见礼。
随后刘徽将袖中的书与刘彻递来道:“父皇请看。
这样的工艺和造纸术配合,可称之为天作之合。”
没错,天作之合。
造纸术和印刷术缺一不可。
甚至,刘徽直接让他们一步到位,用的还是活字印刷术。
虽然有些小问题,不过无伤大雅,慢慢再改进。
刘彻接过书本,翻开一看,上面字迹清晰,而且排版齐整,比书写的还要好。
“这是?”
刘彻心头直跳,不确定的问。
“印刷术。”
刘徽往前一步,激动的道:“把所有的字刻好,再用纸印上去,一天能够印刷同样的书,可以是几十甚至上百份。”
听到这样的内容,别说刘彻了,卫青和霍去病都倍受震撼,不可思议的望向刘徽,以为刘徽或许极有可能是在说笑对吧。
刘徽舔了舔唇,激动起来感觉口都干了,眼睛却亮得宛如太阳一样光彩夺目,“这还只是刚开始的进度,如果想大面积印刷,还可以多做几台机器,在各州县都安排,让他们学,让他们印。”
换句话来说,想印多少书就可以印多少书。
刘彻沉吟片刻问:“你要如何?”
“造纸术换钱,印刷术,让各家拿他们的藏书来换。
然后,各州县设书阁,以后凡是我大汉子民,只要是手脚干净的人,都可以进入书阁之内看书。”
刘徽作为一个过来人,看到过后世教育是如何兴起,人才是怎么样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照抄,她肯定是能抄起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世族能够垄断,一则因为他们居于高位,不给人上升的机会。
二则是书籍,知识都在他们手里,寻常人根本没有机会读书识字。
父皇建太学,其目的也是为大汉育人才。
不仅如此,父皇还提倡建私塾,让人办私学。
但这些远远不够。
我想再添一把火。”
刘徽将计划同刘彻娓娓道来,就刘徽的目标,让刘彻不由轻笑出声。
刘彻看着刘徽的眼神是掩饰不住的欢喜和欣赏。
谁能想到这天底下最懂他的人竟然会是他的女儿。
知他求贤若渴,更希望能够用自己的本事解决大汉将来可能遇见的问题。
“好。”
高兴的刘彻,朗声给予刘徽称赞。
刘徽喜形于色道:“父皇别只管说好。
想让马儿跑,就得让马儿吃草。
为了把印刷术研究出来,常先生他们每一个人都不辞辛苦,日夜研究,只为尽快把这样的手艺弄出来。
父皇,得赏,重赏他们才是。
上回造纸术都没有奖赏他们。”
刚听刘徽的急切,不知道的怕是以为刘徽在给自己讨赏,谁能想到刘徽是在帮常康他们讨赏。
“你拟一份名单上来,主功者赐官。”
刘彻现,这人啊确实应该按刘徽说的,该赏要赏。
弩弓,连的弩弓一做出来,这对大汉的军队起到怎么样的深远的影响?
赏,一并的赏。
“我代他们谢过父皇。”
一听刘彻要给他们封官,好样的,刘徽整个人都精神了。
刘彻俯视着刘徽那为别人欢喜的反应,没能忍住问:“你没想要什么?”
“啊?”
刘徽让刘彻问得一愣,明亮的眼睛透着迷茫。
还是霍去病道:“你的功劳最大,陛下要赏你。”
刘徽连连摆手道:“不是的,我哪有功劳。
我就是异想天开那么一说,研究是他们研究的,我没有功劳。
再说了,我是大汉公主,父皇疼我,为父皇,为大汉出一份力,分属应当。”
卫青欣慰的瞥过刘徽,心里的高兴也是自内心。
刘徽另一个优点就是从不认为自己有功而自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