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油的成功应用极大地鼓舞了安阳上下。
油脂作坊日夜不停地运转,改进过滤工艺,生产出越来越多清澈、异味少的优质鲸油。
安阳城外的第一座木质灯塔顶端,换上了特制的巨型鲸油灯,入夜后,那稳定而明亮的光束能照出十余里远,为夜间归航的渔船和未来的商船指引方向,成为了安阳海岸线上一道令人安心的风景。
而格物院的工匠们,则将注意力转向了另一项珍贵的战利品——鲸须。这些富有惊人弹性和韧性的角质条,让工匠们啧啧称奇。
“大人,您快看看这鲸须,它竟然能够弯曲到如此程度却依然不断裂,而且回弹之力如此充沛!”
只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弓匠满脸激动地捧着一束已经处理过的鲸须,快步走到叶明面前,向他展示着这难得一见的材料。
叶明见状,连忙迎上前去,接过老弓匠手中的鲸须,仔细端详起来。他用手轻轻抚摸着鲸须的表面,感受着它那独特的质地和弹性。
然后,他用力将鲸须弯曲,测试其韧性和回弹能力。
当他松开手时,鲸须迅速恢复原状,没有丝毫变形或损坏的迹象。
叶明眼中闪过一丝欣喜,他不禁赞叹道:“果然是好东西啊!这鲸须的韧性和弹性都非常出色,如果能将其与竹、木等材料复合,制作成弓臂,效果会怎样呢?”
老弓匠听了叶明的话,眼睛一亮,他立刻回答道:“大人,您这个想法真是太妙了!如果单用竹木制作弓臂,其力道是有一定极限的,而且还容易受到天气的影响。但是,如果我们以硬木作为弓脊,鲸须作为弓腹,再用鱼鳔胶将它们紧密粘合在一起,然后在外层缠绕丝线并涂上漆……这样制作出来的复合弓,其力道必定会远超寻常的单体弓,射程也会更远,威力更大,而且更能耐受潮湿的环境!”
叶明听完老弓匠的分析,心中十分满意。他当即拍板决定道:“好!那就立刻着手试制这种复合弓!不必吝啬材料,一定要打造出最好的样品。如果这次能够成功,那么我军的弓弩之力将会提升一个层次!”
就在格物院紧锣密鼓地研发新型复合弓时,一艘样式明显不同于北方船只的三桅帆船,缓缓驶近了安阳港。
这艘船看起来经历了不少风浪,船体有些旧,但结构依旧坚固。它悬挂的旗帜,是南方一个以航海和贸易闻名的州府的标志。
船只在引水员的指引下,小心翼翼地停靠在刚刚扩建完成的码头上。
一个穿着绸缎长衫、头戴方巾、面容精干的中年商人,在随从的簇拥下走下跳板,好奇地打量着这座充满活力的新兴港口。
很快,这位名叫林远的南方海商,就被请到了安阳府衙。
“草民林远,见过叶知府,顾世子。”林远礼仪周到,不卑不亢。
“林先生远道而来,辛苦了。”叶明和气地请他入座,“安阳地处北疆,商路初开,能得南方海商青睐,实乃幸事。不知林先生此来,是途经,还是有意贸易?”
林远拱手笑道:“不瞒大人,草民本是循着旧航路往高丽、倭国一带行商,途中遭遇风浪,偏离了航线,不得已北上避险。听闻安阳近来名声鹊起,特产颇多,尤其是那‘安阳琉璃’和‘雪花盐’,更是名动京城。故而冒昧前来,一是休整补给,二也是想看看,是否有合作的可能。”
他的目光扫过衙门里摆放的几件安阳蓝琉璃器皿,眼中闪过一丝热切。作为资深海商,他太清楚这种品质的琉璃在海外能卖出怎样的天价。
顾慎一听来了兴趣:“林老板好眼光!我们的琉璃,那可是独一份!还有雪花盐,比你们南边的粗海盐不知强了多少!你想怎么合作?”
林远沉吟片刻,说道:“若大人允许,草民希望能独家代理安阳琉璃与雪花盐的海外销售。价格方面,绝对让大人满意。草民的船队虽不算最大,但在南洋、西洋诸国都有固定的贸易网络和信誉。”
叶明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反问道:“林先生的船队,除了运来我安阳所需货物,又能从海外带回些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