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颢,你出来!好好的儿子交到你手上,你是如何照顾的?竟把我儿弄进了大理寺监牢,你不仅不配为夫,更不配为父,我们母子瞎了眼,摊上你这麽个不争气的东西!」
赵颢勃然大怒,一旁的下人哭丧着脸道:「殿下,王府怕是拦不住她,没人敢对世子的母亲动粗—」
赵颢恨恨脚:「毒妇!恶妇!泼妇!本王简直——」
语气一顿,赵颢一身的气势却陡然一颓,起身就往王府前庭西院偏厅跑去,
圆滚滚的身材像一只弹跳的皮球,蹦蹦哒踏地跑远,一边跑一边扔下一句话。
「本王避一避,不与妇道人家一般见识!」
赵孝骞突然入狱的消息,牵动着各方人马的心思。
今时不同往日,赵孝骞如今的地位与当年不一样,扭转宋辽形势的盖世之功,已令他的声望在大宋暴增,他已不再是曾经那个楚王世子,而是渐渐成为一种图腾似的代表人物。
他改变的不仅是大宋的国力军力,同时也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看大宋的人心。
人心思定之时,功臣下狱,无论朝堂还是民间,都引发了人们情绪的强烈反弹,这种反弹情绪以瘟疫般的速度在全城蔓延,
今日朝会结束后,民间顿时引发了一阵铺天盖地的痛骂声。
如今大宋的政治环境宽松,没有所谓的因言获罪,民间市井议论朝政,针砭时弊,极少有被问罪的,所以赵孝骞入狱后,市并百姓痛骂朝廷的人特别多。
骂得最多的词汇,便是「自毁长城」。
四个字,道出了事实。
大宋好不容易扭转了国势,结果你们把功劳最大的功臣抓起来了,满朝君臣文武,都忘了辽国还未被灭,还在边境对大宋虎视耽耽,干出这种亲者痛,仇者快之事,大宋药丸!
民间情绪沸腾,朝堂上也不安宁。
今日散朝后,许多官员出了宫门,自动自觉地找了一处僻静之地,众人聚集起来议事。
神奇的是,这次聚集的朝臣官员甚多,而且这些人里有新党也有旧党。
自元丰改制以来,大宋原本水火不容的新旧两党,这次居然难得平静地齐聚一堂,今日再无党系政见之争,所有人的聚集只有一个目的,为赵孝骞联名上疏,求情鸣冤。
大宋的朝臣,或许为了政见,为了党系,为了利益打得头破血流,但朝堂里终归还是存在一些正义之土,他们是真心想为这个国家好,愿意为这个国家做点什麽。
历朝历代,永远不缺这一类无私纯粹的人。
群臣聚集之地,苏辙苏轼俩兄弟挺身而出,慷慨陈词。
外敌未灭,国不可虐士,尤其是,虐的还是这样一位对大宋有盖世之功的大功臣,英雄北定之功未远,今日却骤然蒙冤下狱,此举岂不寒了天下人之心?
对待功臣若如此无情,未来抗击外侮,大宋将士谁人还敢豁命以赴,谁人还愿浴血杀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