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的那天,如何?”
章惇和大佬们震惊地看着他。
半晌,章惇苦笑道:“子安,玩得太大了吧?”
赵孝骞眨眼:“大吗?一点也不大,必须要在登基那天发动,只能在那天发动。”
“为何非要选那天?”
赵孝骞笑了笑,没说话。
因为赵佶登基那天,种建中麾下的燕云兵马才能赶到汴京城下,就这么简单。
这是赵孝骞最重要的底牌,除了亲爹,他没对任何人说过。
“好吧,子安你决定就好,事若成,你便是大宋的官家,我等没有道理不听命。”章惇道。
其余的十几人赫然惊觉,对呀,事若成,眼前这个年轻人便是大宋合理合法的皇帝了。
刚才他们还只是以同僚的身份跟赵孝骞聊,被章惇有意无意提醒后,众人顿时改变了态度,站在赵孝骞面前微微躬身,以示恭敬。
“子安需要我等做什么?”章惇又问道。
赵孝骞哂然一笑:“我在登基大典上发动时,尔等只管支持附和就好,别的不需要做什么,当然……我若调遣兵马,做一些比较暴力的事情,你们睁只眼闭只眼便是。”
“改朝换代,流血伤命不可避免,我尽量做到温和,只乱宫闱,不乱天下。”
章惇拱了拱手,道:“如此甚好,不伤天和,天必佑之。”
没人追问赵孝骞为何能调遣兵马,这已不重要,众人深信以赵孝骞的能力,他的底牌不可能只是眼前屋子里的十几个人。
对在座的人来说,赵孝骞能调动兵马,更给他们提供了安全感。
章惇捋须缓缓道:“老夫和在座的诸公,会发动新党官员,在登基大典那日为殿下鼓呼,拥戴。”
赵孝骞也郑重地道:“我若事成,在座的诸位官职不变,日后升迁全凭功绩考评,有没有意见?”
众人纷纷微笑点头,屋内静谧无声,大家的眼神却在互相对视,含笑颔首。
同盟战线,至此已成。
太遥远的事不敢说,但眼前大家的利益一致,祸福与共。
天色不早,不知不觉已聊到了后半夜,章惇和众位大佬起身告辞。
临别之前,众人一改刚才的平等态度,包括章惇在内,竟不约而同地朝赵孝骞躬身长揖一礼。
事虽未成,但大家都很有默契地将赵孝骞当成了未来的大宋皇帝了。
赵孝骞含笑分别托起众人的胳膊,认真地道:“今日谋事之谊,他日我必不负诸公,此后社稷共治之,荣华共许之。”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