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汉营大帐。
邓晨端着五粮液,慰问挖了一天的工兵:
“兄弟们,喝完这一碗,去给我唱歌——嗓门越大,尾酒越满!”
工兵们一听,还有“尾酒”?
瞬间化身合唱团。
邓晨精选“老弱病残”二百,理由:
“真正的弱者,才能唱出‘求生’的味。”
武器:铜锣、皮鼓、竹板、婴儿啼(真有兵抱娃)。
曲谱:邓晨连夜改编《洛阳民谣》——
“洛阳洛阳,开门不杀,
降汉降汉,吃饱穿褂;
朱将军守,百姓打抖,
一开城门,家家炖肉……”
旋律简单,像后世“小苹果”,听一遍就能哼。
子时,瘦月如舟,薄云似纱。
二百“老弱”排成半月,距北门四百步——刚好在箭程外。
“咚——咚咚!”
铜锣一响,城上守卒集体打哆嗦。
接着歌声飘起:
“洛阳洛阳,开门不杀——”
嗓音参差不齐,却因此更显“真实”,像一群真饿慌的百姓。
唱到第三遍,城头有人探头骂:“别唱啦!再唱射你们!”
“降汉降汉,吃饱穿褂——”
回答他们的,是更整齐的歌声。
有人敲脸盆,有人拍娃屁股伴奏,场面离谱又魔性。
守卒面面相觑:
“这……打不打?”
“打个屁!一群老头小孩,你一箭过去,明儿史书写‘朱将军屠杀老幼’,还守个毛城?”
朱鮪披衣急上城,迎面就是一句:
“一开城门,家家炖肉——”
歌声直往耳朵里钻,比箭还难挡。
他看见:
火光下,不少百姓扶着墙根听,有人偷偷抹泪;
更远处,汉兵大灶炖肉,香味顺风爬墙,像无形小手勾人。
朱鮪心里拉扯:
忠君?
——更始帝已死,玉玺缺角,死守算愚忠?
救民?
——一开城,就是降敌,千古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