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天赋异禀的天才,在领悟一种全新的符文时,也需要至少一年到两年的时间去揣摩、去实践,而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个过程可能会漫长到百年之久。
符文的变化无穷无尽,就像是后世那些错综复杂的二维码,若不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恐怕很少有人能够解读出其中的信息。
王宁深知,要让文道得以传承,就必须让后来者能够迅速理解符文的真正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文道的光芒重新照耀这片大地。
不得不说,那位前辈的做法的确非常到位,不仅极大地节省了后来者的时间,更为文道的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这种符文设计的便捷性背后,也隐藏着不小的弊端。那就是设计者对符文的理解,并不一定就是绝对正确的。
这就好比是解读一篇深奥的文言文,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学识、阅历和心境,都会读出不同的味道和感悟。而符文,尤其是神纹,之所以被尊称为“神纹”,正是因为它们的深奥与复杂,远远超出了常人的理解范畴。
它们并非来自凡人的语言,而是蕴含着天地至理、宇宙奥秘,想要真正理解并掌握它们,绝非易事。
很多外国人尽管努力学习汉语,却常常给人一种不协调的感觉,仿佛缺失了那种独有的韵味。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尚未能完全捕捉到汉语那微妙而深刻的内涵。
正如粤语这一方言,尽管很多人都能说上几句,但真正能说得地道、让本地人一听便知其根底的,却是寥寥无几。
本地人凭借着对语言的敏感和长期浸润的直觉,往往能轻易分辨出哪些是外来者的生硬模仿,哪些是本土人士的纯正表达。
在学习的道路上,王宁也遇到了类似的挑战。他虽获得了加速学习的工具,如同得到了助力奔跑的加速器,但仍需亲自咀嚼、细细消化这些知识。
不久之后,他便在战斗中大放异彩,连续击溃了三具强大的龙尸,从中获得了九个珍贵的字符。
这一连串的胜利,让他一口气收集到了十二个字符,这突如其来的收获让王宁的头脑感到有些肿胀,就像是突然间摄入了过量的信息,让他几乎难以承受,仿佛大脑要被撑破一般。
意识到这一点后,王宁立刻返回,开始着手消化这些新得的知识。他并非盲目地接受一切,而是对每一个字符的变化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推演,试图将它们转化为自己真正理解和掌握的东西。
随着一次次的推演,那种因知识过载而产生的胀满感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对符文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王宁开始了更为大胆的尝试——对汉字进行融合与创新。他将大道的本意融入文字之中,使得这些文字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为深沉的意蕴。
随着大道本意的不断融入,文字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变得更加生动而有力。
当亚特看到王宁竟然一口气演化了四个汉字时,他惊讶得说不出话来。这种将文字与大道相融合的手段,他从未见过,也从未想象过。
这也让他不禁思考起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为什么很少有人选择走文道这条道路呢?或许,正是因为能够引领这一道路的人太过稀少,太过难以寻觅吧。
需要深刻理解符文的本质,那是一种源自天地大道的微妙力量,唯有将其精髓真正融入符文之中,方能发挥出其应有的威能。然而,这一点能做到的人并不多见,能做到尽善尽美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王宁深吸一口气,他深知这种将大道力量与符文融合的过程,对他来说也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和压力。他喃喃自语道:“这事情真不是普通人能干的。”
说着,他便下意识地用衣袖擦了擦额头上密布的汗水。要知道,他好歹也是一位实力达到恒星级的高手,但即便如此,在进行这项融合的过程中,也依然累得满头大汗,可见其难度之大。
亚特在一旁闻言,冷哼一声道:“要是真的好做,华夏这片土地上早就有人将其完成了。”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