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劣等民族灵魂深处病灶的顽固体现。
然而,照片里那些孩子空洞绝望的眼神,尤其是那张病床上女孩枕边的几根野菜叶子,又像烧红的针,反复刺痛着胡力的神经。
胡力脸上的那点轻松惬意早已消失无踪,眉头越皱越紧,眼神也从最初的冷漠审视,逐渐变得复杂、深沉。
胡力没有再喝茶,只是将紫砂杯轻轻放回温热的茶盘上,杯底与盘面接触,发出轻微而清脆的“叮”的一声,在这寂静的书房里显得格外清晰。
胡力再次拿起手机翻看起来,刚翻了两张,手指就停住了。
屏幕定格在一张照片上,一个躺在病床上的小女孩,脸色苍白,但呼吸平稳,盖着干净的白色被子。
小女孩的左脸颊上,靠近眼角的位置,有一颗小小的褐色痣。照片的角度清晰地拍到了她枕边放着的一杯清水,水里面,静静地漂浮着几根洗干净的翠绿色野苋菜叶子。
这张照片,与前面那些地狱般的景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却又诡异地串联在一起。
胡力靠回太师椅背,闭上了眼睛。手机屏幕的光映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明暗交错。
“救?还是不救?”
这个念头像是一把大铁锤,一次次捶打在胡力的心头。
不救的理由无比充分,血海深仇。金陵的尸山血海,申城的浴血鏖战,无数同胞的冤魂未散。倭国施加在华国身上的苦难,罄竹难书。
此刻去救他们的孩子,如何面对九泉之下的英灵?如何面对前线浴血、心中刻骨仇恨的将士?这会不会被解读为软弱?会不会寒了军心民心?
复兴军自身也在艰难开疆扩土,资源有限。宝贵的粮食、药品、人力物力,应该优先用于自己,用于建设一个强大的新华国,凭什么要去喂养仇敌的后代?
还有,这些孩子长大后会怎样?养虎为患?他们会记住这份“恩情”,还是会继承父辈的仇恨?救活他们,会不会在未来又给华国埋下新的祸根?
消息一旦传开,华国内必然掀起轩然大波。那些失去亲人的民众,那些曾在战场上与倭寇拼死搏杀的将士,会如何看待他?
倭国现在经历的苦难,是对其发动侵略战争最深刻的惩罚。
让他们的下一代也品尝战争的苦果,才能让这个劣等肮脏的族群真正反思,才能彻底打断其军国主义的脊梁。
仁慈,有时反而是对历史教训的削弱,搞不好还会害人害己。
然而,谢晋元那些无声的照片,尤其是那张病床上小女孩枕边的野菜叶子,却像一根根细针,刺穿着他心中那堵由仇恨和理性构筑的高墙。
云栖山庄的书房,仿佛被窗外缅北的夜雨隔绝成了另一个世界。
胡力陷在宽大的太师椅里,紫砂杯中的茶早已凉透,他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放在紫檀木书案上的手机屏幕。
门外传来轻盈的脚步声,接着是低低的交谈声。书房厚重的雕花木门被轻轻推开一条缝,暖黄的光线泻入昏暗的书房里。
艾丽丝探进半个身子,湛蓝的眼眸扫过胡力沉默僵硬的身影,回头对着身后轻声说了句什么。
很快,几道倩影鱼贯而入,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气息,瞬间冲淡了书房的凝滞。
艾丽丝穿着舒适的棉麻长裙,金发随意挽起,手里端着一碟精致的茶点。
苏婉清紧随其后,一袭素雅的旗袍勾勒出温婉的线条,眼神沉静如水。
杜卿穿着一身利落的猎装,英气勃发。苏瑶则是一身剪裁合体的西装套裙,干练中透着一丝冷冽。
汪曼春最为温婉,手里捧着刚沏好的热茶,眼神里满是关切。
最后进来的是璃奈,她穿着简单的和服便装,神色透着担忧。
“小力,一个人闷在书房这么久,干嘛呢?茶都凉了。”
苏婉清率先开口,声音轻柔得像拂过水面的风,她自然地走到书案边,拿起那只凉透的紫砂杯,递给汪曼春。
“曼春姐,换杯热的来。”
“好~”
汪曼春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