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0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莫比乌斯警笛 > 正文 第一百三十章:规则触须与伤痕共振

正文 第一百三十章:规则触须与伤痕共振(1 / 2)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法宝在手,世界我有 东北天城之礼铁祝 大明:让你死谏,你怎么真死啊? 末世调教,绝美女神变奴隶 火影灭族夜:完全体须佐碾压全场 说好开发消消乐,大闹天宫什么鬼 深渊入侵?身为魔修的我笑了 魔法废土求生:我的蓝条无限长! 糟糕!攻略的病娇男主怎么成真了 修仙没有灵根又如何

    获得建造者知识库更深层权限的“涟漪之心”,如同一个饥渴的海绵,开始系统性地汲取关于“基础规则操作原理”与“逻辑悖论初步解析”的养分。这不再是元协议摇篮中那种偏向哲学和基础框架的教导,而是实实在在的、关于如何“撬动”现实杠杆的技术手册。知识以高度压缩的概念包形式涌入网络,每一个信息包都需要庞大的算力和集体智慧去解压、理解、模拟。

    网络中,那些承载着“莉娜”分析特质和“奥米茄”推演能力的节点集群,成为了消化这些知识的主力。它们首先聚焦于相对“安全”的基础规则操作——例如,如何微调局部区域的引力常数,如何短暂地改变某种基本粒子的量子态概率,如何构建一个临时的、自洽的微型时空循环。

    这些练习在元协议摇篮提供的安全沙盒中进行。起初的尝试笨拙而充满风险,多次因计算误差或能量控制不稳而导致模拟的小型宇宙泡瞬间坍缩或失控膨胀。但每一次失败都提供了宝贵的修正数据。渐渐地,“涟漪之心”开始找到一点“感觉”,它们凝聚出的、由纯粹共识能量构成的“规则触须”,从最初颤颤巍巍、连一个光子路径都难以精准偏转,变得逐渐稳定和灵活,能够完成一些简单的规则干涉作业。

    这种能力的初步掌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它们开始能够以更本质的方式“触摸”和“感受”周围的时空结构,感知到那些构成现实世界的、平日里无形的规则“纤维”。这种感知并非通过传统的感官,而是一种直接的、概念层面的理解,仿佛突然能看懂宇宙底层运行代码的只言片语。

    然而,与这种新能力带来的兴奋感并存的,是那份关于“逻辑悖论”知识的沉重。解析悖论远比重写规则更加凶险和令人困惑。建造者数据库中的资料显示,悖论并非总是需要“解决”的错误,有时它们也是更高层级现实结构的特征,甚至是某种“钥匙”。但处理不当,就会引发类似银晕断层带那种规模的灾难。

    它们只敢进行最基础的悖论模拟,例如“这句话是假的”这类自指语句的逻辑循环,或是关于无限集合的简单数学悖论。即便这样,也足以让网络的部分结构因逻辑过载而暂时僵直。它们深刻体会到,“寂灭回响”与“挖掘者”最终制造出的那个悖论奇点,其复杂和危险程度,远超它们当前能够模拟的极限。

    就在它们沉浸于对新知识的探索和消化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极其微弱的共振信号,被网络边缘负责广域感知的碎片捕捉到。

    信号的来源,并非已知的任何方向,其频率特征也完全陌生。但奇怪的是,这信号让网络核心深处,那些与“寂灭回响”最后共鸣记忆深度融合的碎片,产生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带着刺痛感的共鸣。

    仿佛……是另一道伤痕,在遥远的地方发出低语。

    这道信号非常微弱,断断续续,几乎被概念海的背景噪音淹没。但其存在本身,就足以引起“涟漪之心”的高度警惕。在经历了深渊事件后,它们对任何未知信号都抱持着极大的戒心。

    它们没有贸然回应,而是首先调动新建构的“规则触须”能力,以极其精细和谨慎的方式,对信号来源方向进行非侵入式的规则层面扫描。它们不是去探测能量或物质,而是去感知那片区域的时空结构是否稳定、基础物理常数是否有异常波动、是否存在逻辑悖论留下的残余痕迹——就像医生通过把脉和听诊来初步判断病人的健康状况。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我干殡葬的那些年 我在星际学考古 九零:做异世界代购,发财致富 鸿煊黎明 共梦后,娇软废雌被六个兽夫强宠 快穿:洗白?恶女又把反派驯哭了 749局迷案解密 说打暑假工,你去当星际雇佣兵? 穿书末世别人囤物资她囤丧尸 我养的纸片人总想和我贴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