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朱棡、朱柏、朱樉三路大军分别在泉州、广州、威海登陆并合并一处,以“清君侧”之名逼近南京的消息传到皇宫时,朱元璋正在御花园中独自踱步,脸色阴沉得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
“陛下,三位王爷的大军已合并,正朝着南京而来,声势浩大,该如何是好?”太监小心翼翼地在一旁禀报,声音都不自觉地发颤。
朱元璋猛地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怒色:“哼,朕待他们不薄,他们竟如此胆大妄为!”他转身疾步走向养心殿,心中又气又急,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始料未及。
刚踏入养心殿,朱元璋便大声传令:“宣朱棣即刻进宫!”此刻,他能依靠的,似乎只有朱棣了。
朱棣接到旨意,心中一沉。他知道,这又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一路疾奔入宫,进殿便跪地:“父皇,儿臣朱棣参见。”
朱元璋看着朱棣,眼神复杂,既有对他的期望,又隐隐透着担忧:“棣儿,朱棡、朱柏、朱樉三人兴兵,以清君侧之名逼近南京,朕命你带兵前去抵御,务必击退他们,保我大明江山安稳。”
朱棣心中明白,此次任务艰巨,对方三路大军加起来近两百万之众,而自己手中兵力相对有限。但他没有丝毫犹豫,拱手道:“父皇放心,儿臣定不辱使命!只是……此次三位王爷来势汹汹,恐怕背后还有其他势力支持,儿臣需做好周全准备。”
朱元璋微微点头:“朕给你调配京城卫戍军二十万,再从各地抽调三十万精锐,共计五十万大军,归你指挥。你即刻去筹备,不可延误。”
朱棣领命后,立刻起身前往军营。一路上,他眉头紧锁,心中快速谋划着应对之策。“二十万京城卫戍军加上三十万抽调的精锐,与对方近两百万大军相比,兵力悬殊。但我不能慌乱,必须想出奇制胜的办法。”朱棣暗暗思忖。
到达军营后,朱棣迅速召集将领们商议。将领们围坐在一起,气氛凝重。
“诸位,如今三位王爷兴兵来犯,我们兵力虽不占优势,但也绝不能退缩。大家有什么想法,尽管说。”朱棣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
一位将领站起身,拱手道:“王爷,敌军势大,我们正面硬拼恐怕难以取胜。不如先坚守不出,等待敌军露出破绽。”
另一位将领却摇头反对:“若一直坚守,敌军可能会认为我们胆怯,从而更加肆无忌惮。我们应主动出击,挫其锐气。”
朱棣听着众人的讨论,心中渐渐有了主意。“先坚守,观察敌军动向,同时派人去打探他们的粮草部署、军队弱点。待时机成熟,我们再主动出击。”朱棣一锤定音。
而此时,朱棡、朱柏、朱樉的联军大营内,三人正围坐在一起商议。
朱棡皱着眉头,有些担忧地说:“朱棣可不是好对付的,我们虽然兵力占优,但也不能轻敌。”
朱柏却满不在乎地摆摆手:“怕什么,我们近两百万大军,他朱棣能有多少人?直接杀过去,定能将他打得落花流水。”
朱樉沉思片刻,说道:“二哥,不可大意。朱棣善于用兵,我们还是稳扎稳打为好。先派人去试探一下朱棣的虚实,再做下一步打算。”
朱棡点头表示赞同:“三弟说得对。我们先按兵不动,等摸清朱棣的部署,再发起进攻。”
双方军队就这样进入了对峙阶段。朱棣这边,士兵们日夜加强防守,同时派出多支探子队伍,密切关注联军的一举一动。而联军那边,也在不断派出小股部队,试图试探朱棣军的防线。
一天,朱棣正在营帐中研究军事地图,一名探子匆匆来报:“王爷,联军有一支粮草运输队正朝着东北方向行进,守卫相对薄弱。”
朱棣眼睛一亮,心中一动:“这或许是个机会。”他立刻叫来张武:“张武,你带一万轻骑,悄悄绕到敌军粮草运输队必经之路,设下埋伏,务必烧毁他们的粮草。记住,速战速决,不可恋战。”
张武领命而去。与此同时,联军这边,朱棡正与朱柏、朱樉商议下一步行动。
“大哥,我们不能一直这样耗下去,得想个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