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奴性思想最重的齐国国民,将帝国一分为七,相互掣肘,相互制衡,从而达成某种势力平衡,平民权益将得到最大程度保障。
要想实现这个宏伟计划,首先要做的便是征服四大藩镇,简单来说就是削藩。
这个目标,皇帝已经达成了。
接下来要实现的,就是一亿小目标。根据参谋部制定的作战计划,削藩将造成至少五十万军队损失和九千万民众的伤亡。
也就是说,继续削藩,将造成一亿人口的损失。
一亿人口。
从皇帝口中说出一个亿时,参谋们注意到皇帝的表情云淡风轻,好像一亿人口的生死,在刘玄眼中只是个小目标,是可轻描淡写的。
“帝国呼唤血与火,许多民众已经麻木不仁,只有血与火才能唤起他的记忆,帝国必须经历血与火的洗礼,或者说是历练,如此以来,帝国才能焕发新生,民众才能脱胎换骨。”
刘玄口中的脱胎换骨就是字面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丝毫不差。
要达成目标,民众付出牺牲足够多的血与肉,骨头当然也包括其中。
悲剧不可避免。
然而皇帝并不在意这些,准确来说是漠视一切。
洗礼与新生是皇帝经常提到的话题,必要的牺牲,时代的弯路,必要的阵痛,几乎已经成了皇帝的口头禅。有时候类似这样的话说多了,连皇帝本人也开始相信了。
好在刘玄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大写的人,后世史学家在评论这位大齐皇帝时,很难从他身上找到任何个人品格的污点。
所以想要用扣帽子抓小辫儿泼脏水的传统办法对付皇帝,是比较困难的。
所谓无欲则刚,心中没有贪念,外界自然拿他无从下手。
无论如何,削藩已经开始便不会轻易结束。
帝国注定将掀起一番腥风血雨。
各藩对天心城突如其来的变故反应不一。
最强藩辽阳藩对朝廷态度最为桀骜不驯。
节度使尤三桂对皇权膨胀颇为不满,他不断上疏,要求天心城给辽阳更多的权力,比如铸币权,外事权等。
早在先帝死时,尤三随即拥兵北上入祭,因为兵马众多,兵马塞途,居民走避,天心城恐尤三畏生变,命其在城外张棚设奠,礼成即去。
刘烨亲政次年,便已知朝廷中外之利害和前代藩镇之得失,皇帝曾说:“朕听政以来,以四藩及不列颠、海贸为三大事,夙夜厪念,曾书而悬之宫中柱上。”
尤三桂听闻此言,勃然大怒:“黄口小儿,焉敢如此!老夫家中藏得可是有丹书铁券!先帝曾许诺尤家世镇辽东,世代罔替!他刘家刚依靠辽兵灭了淮西四镇,老子从淮西回来,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