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只剩下设备低沉的嗡鸣和偶尔响起的提示音。
年轻的首席舆情分析师艾丽莎·陈站在全息控制台前,她利落的短发和专注的眼神让她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更成熟。
她指尖轻点,调出全球舆情实时看板,无数光点在地图上闪烁,连接成一张覆盖世界的能量网络。
“严先生,”艾丽莎的声音清晰平稳:“全球主流媒体和具有影响力的自媒体渠道,对我们的基础叙事框架采用率已达到92%,第一阶段目标超额完成。”
她切换视图,展示另一组数据:“更值得注意的是网民自发创作的内容——以‘毒蛇卡迪’、‘背叛的羔羊’为主题的表情包、恶搞视频、段子,其总传播量和互动量已经超过了我们官方发布内容的350%,病毒式传播已经形成,叙事正在自主增殖。”
严飞站在她身旁,一身剪裁合体的深色西装,目光冷静地扫过那些跳跃的数据,他没有表现出任何喜悦,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艾丽莎又调出一张特殊的热力图,东亚地区的颜色尤其深邃,并且伴随着高频的脉冲式波动。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东亚地区的反应,”她放大该区域,沉声说道:“‘农夫与蛇’的典故在那里拥有深厚的文化土壤,引发了超越预期的强烈共鸣和情感代入,我们针对该地区微调的关键词‘背信弃义’、‘恩将仇报’,传播效率是其他地区的1.7倍。”
严飞的嘴角终于牵起一丝微不可察的弧度。
“很好,文化的杠杆,总是最省力的。”他的目光落在看板边缘一个不起眼的红色标记上——那是一个名为“自由灯塔”的独立调查媒体,它的采用率依然显示为0%,并且还在持续发布质疑深瞳证据链完整性的分析报告。
严飞伸出手指,在那个标记上轻轻一点,红色标记瞬间变成灰色,并从活跃监控列表中消失。
“这个‘自由灯塔’,太吵了。”他的声音平淡道:“让我们的‘志愿者’们动起来,告诉他们,带上‘公正’、‘良知’和‘反对恐怖主义’的牌子,去他们编辑部楼下表达一下‘民众的呼声’,记住,要‘自发’的,要‘和平’的,但……要足够显眼。”
“明白。”艾丽莎立刻领会,她在控制台上输入一串指令,通过加密信道将指令下发。
她知道,所谓的“志愿者”,是深瞳在全球范围内培养和操控的众多线下行动小组之一,他们身份各异,看似毫无关联,却能在需要时迅速集结,执行这类“民意塑造”任务。
几分钟后,在另一个大洲某城市的“自由灯塔”媒体小楼外,几十名举着标牌、情绪“激动”的“普通市民”开始聚集,他们的标语整齐划一,口号响亮,迅速吸引了当地媒体的注意。
网络上,关于“民众包围自由灯塔,谴责其散布谣言、同情恐怖分子”的现场视频和图片开始悄然流传。
指挥中心内,严飞看着“自由灯塔”的标记彻底变暗并从主屏幕消失,仿佛从未存在过。
他转向艾丽莎:“第二阶段,可以开始了,是时候将公众的愤怒,转化为对‘必要惩戒’行动的具体支持了,把我们在‘北基伍省’准备好的‘新发现’放出去。”
“是,严先生。”艾丽莎应道,手指再次在控制台上飞舞。
一场更大规模、更深入人心的认知塑造,即将拉开序幕,在这个由数据和算法构筑的战场上,真相的定义,正在被无声地改写。
日本东京,品川区一处普通高层公寓。
晚上七点,佐藤家的晚餐桌气氛有些沉闷。
电视里,NhK新闻正在播放关于刚果金局势的最新报道,画面是深瞳提供的、经过精心剪辑的“卡迪武装暴行”合集。
高中生健太猛地扒了几口饭,眼睛却始终没离开手机屏幕,他突然把手机往父亲太郎面前一推,屏幕上是tiktok上疯传的“熊猫与毒蛇”动画短片。
“看吧!爸爸,我之前就说那个卡迪是恐怖分子!你还不信!”健太的声音带着年轻人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