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强国抗衡的实力,其发展仍需依赖联邦支持。
朱祁钧点头赞同:“此计可行。夏国若成武洲‘大国’,需大量资源与人口,短期内无力与六国抗衡。且其西迁后,原属地归宁国,可平衡宁国与其他国家的势力。”
商议持续至深夜,六国最终达成共识:
宁国向六国开放近三年航海仪器、船舶设计等核心技术,分阶段实施,首阶段先交付基础图纸与技术参数。
组建“大明联邦航运委员会”,由六国组成,统筹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主要航线的岛屿与港口运营。盈利的60%归港口所属国,30%按六国实力分配,10%作为委员会运营资金。
将西武洲的英伦三岛、布鲁塞尔-波恩-汉堡一线(约80万平方公里)划予夏国,允许其举国西迁。夏国需在三年内完成主要人口与技术资源的迁移,并承担相应的安置费用。
支持夏国在武洲整合势力,形成区域性大国,以压制中小藩国,维持武洲稳定。六国在军管区内保留驻军,监督夏国发展。
协议敲定后,朱昭熙看向朱奠培:“宁国接手太平洋岛屿,必须保证各国商船自由通航,不得设卡垄断。否则,委员会有权干预。”朱奠培颔首应允,心中清楚,这已是宁国能争取到的最佳结果。
对于夏国而言,虽需付出迁移的巨大成本,但获得了在武洲崛起的机会。而六大强国通过此次协商,既化解了宁国被压制可能带来的技术反噬,又通过航线共管避免了经济命脉被垄断,同时借助夏国在武洲的布局,为联邦长期控制这片大陆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