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一个学畜牧技术,一个学师范。
此时武萍正在自家的羊圈旁,给刚剪完毛的羊添加饲料,见到朱昭熙一行人,连忙放下手里的饲料桶,热情地请他们进帐篷,还转身从屋里端出一盘自制的奶豆腐。
“朱同志,快尝尝,这是我用新方法做的奶豆腐,比以往更嫩,孩子们都说好吃。” 武萍笑着把奶豆腐递到朱昭熙面前。
“去年孩子们的学费是合作社给的教育补贴,家里还添了一台洗衣机,以前冬天洗一家人的衣服要冻手,现在有了洗衣机,省了不少事,还能多留点时间照顾牛羊。”
朱昭熙拿起一块奶豆腐尝了一口,入口细腻,带着淡淡的奶香,确实比传统做法更嫩。她称赞道:“味道很好,你这手艺越来越好了。对了,孩子们放假回来,有没有跟你说起学校里的事?他们毕业后有什么打算吗?”
提到孩子,武萍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老大说,毕业后想回咱们合作社当技术员,帮大家用好那些新引进的剪毛机、播种机,让牧民们少受累。
小的想当老师,去偏远的部落教书,说那边的孩子缺老师,想让更多孩子能读书识字。他们还说,要像您一样,为草原做实事,为牧民出力。”
朱昭熙听着,心里感到一阵暖意,又和武萍聊了会儿家常,询问了家里牛羊的数量、今年的饲草储备情况,直到确认武萍家没有需要解决的困难,才起身告辞。
返程途中,秘书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折叠整齐的情报,递到朱昭熙手中:“朱同志,这是刚收到的来自明国的情报,里面提到明国的朱祁锂正在和宁国、扬国的领导人会晤。
计划在熙洲周边建立‘贸易中转站’,名义上是为了促进区域贸易,实则可能意在监控咱们虞国和虞元国的物资运输,甚至可能借此限制咱们的贸易往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