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昭熙翻看承诺书,发现里面只提了要求,没说如何保障落实。她放下承诺书,对特使说:“空口承诺没用,我们需要看到实际行动。等你们完成工厂工时调整,工会正式成立,并且运行一个月后,再谈技术合作的事。”
特使还想争取,却被朱昭熙打断:“这是底线,没有商量的余地。”
特使只好空手而归。朱祁锂得知结果后,把工业协会的代表们叫到皇宫,拍着桌子骂道:“当初让你们配合,你们一个个都不愿意,现在好了,技术拿不到,订单也丢了,你们说怎么办?”
赵显低着头,小声说:“要不,我们先按虞国的要求做,等拿到技术,再慢慢调整?”
“调整?”朱祁锂瞪了他一眼,“虞国的人会盯着我们,一旦发现我们反悔,肯定会停止技术支持。现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先把工时和工会落实了。”
十月初,越国发布诏令,要求所有工厂在一个月内实行九时辰工作制,逾期不执行者,罚款十万银元。同时,成立联邦首个省级工会,负责监督工厂落实劳工权益。
消息传到明国和宁国,朱祁钧和朱奠培坐不住了。他们担心越国加入“技术共享2.0”计划后,会进一步挤压两国的市场份额。
朱祁钧再次召集内阁大臣和资本家开会:“越国已经开始行动了,我们不能再等了。同意全面推行九时辰工作制,成立工会,争取尽快加入2.0计划。”
这次,资本家们没有反对。周启元说:“只要能拿到新型纺织技术,我们愿意配合。但工会的权力不能太大,不能干预工厂的生产决策。”
朱祁钧点头:“工会只负责监督劳工权益,不插手生产管理。这样总可以了吧?”
资本家们这才松口。十月中旬,明国和宁国也发布诏令,全面推行九时辰工作制,成立工会。两国的特使随后再次前往玄中城,提交“技术共享2.0”计划的申请。
朱昭熙收到申请后,召开劳动国际会议,讨论是否同意两国加入。韩国代表说:“明国和宁国之前一直不配合,现在看到越国行动了才跟进,不能这么容易就让他们加入,得让他们多付出一些代价。”
代国代表附和:“可以要求他们提高工人的最低工资,或者增加工伤赔偿金额。”
朱昭熙沉思片刻:“要求他们在三个月内,将工人的最低工资提高一成,同时建立工人技能培训体系,由虞国派技术人员指导。如果能做到,就同意他们加入。”
会议最终通过了这个决议。明国和宁国的特使收到条件后,回去向本国皇帝汇报。朱祁钧和朱奠培虽然觉得条件苛刻,但为了技术,还是咬牙答应了。
十一月初,明国、宁国、越国正式加入“技术共享2.0”计划。虞国的技术团队分别进驻三国,开始帮助改造工厂。
在明国的松江纺织厂,虞国工程师指导工人安装新型织机。这种织机的转速比原来快了三成,还能自动调整纱线张力,产品合格率提高了十五个百分点。厂长看着新机器,对工程师说:“有了这个,我们明年的订单肯定能多拿一些。”
宁国的造船厂,虞国技术人员正在指导工人使用新型焊接设备。这种设备采用了电弧焊接技术,焊接强度比原来提高了两倍,还能减少焊接缺陷。造船厂厂长说:“以前造一艘船需要三个月,现在有了新设备,两个月就能完工。”
越国的钢铁厂,虞国工程师帮助调整高炉参数,采用了新型热风炉技术,燃料消耗降低了两成,铁水产量提高了一成五。钢铁厂老板周启元说:“这样一来,我们的钢材成本能比以前低一成,在市场上也有竞争力了。”
但好景不长,十二月初,问题开始出现。明国的松江纺织厂,工人因为工资没有按时提高一成,开始罢工。厂长说:“现在工厂刚投入资金改造设备,资金紧张,能不能先提高半成,等明年盈利了再补剩下的半成?”
工人代表不同意:“之前说好的提高一成,现在又变卦,我们不能接受。如果不按承诺来,我们就一直罢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