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太远。没有联邦,单靠一国之力,既挡不住伪明的大举进攻,也护不住太平洋的商路。联邦是宁国的安全网。”
宁国的地理位置特殊,北接明国,南邻南洋诸国,若失去联邦的军事协作,单靠本国舰队根本无法维持漫长的海岸线防御。
朱祁铸则从文化角度补充:“扬国的藏书楼里,有一半典籍是靠联邦各国互通有无才集齐的。若散了,很多孤本可能就此失传。”
扬国“崇文馆”的藏书量能居联邦之首,正是得益于各国的文化交流,明国的《永乐大典》抄本、虞国的工业图谱、洪州的草原志,都是通过联邦渠道才得以保存。
朱祁镛看着案上的茶杯,语气平静:“洪州更简单。五脉后裔能坐到一起,靠的不是血缘,是‘洪州人’这个身份。
没了联邦,恐怕又要回到相互提防的老路上。”洪州共和国的五脉后裔本是竞争关系,正是“联邦成员”的共同身份,让他们在资源分配、政策制定时能优先考虑“洪州整体利益”,而非各自派系的得失。
轮到朱昭熙时,她沉默了片刻,才缓缓道:“虞国本来就是一个移民国家,除了几百万熙洲土着之外,都是从各地迁移过来的。他们背井离乡,图的是能安稳做工、养活家人。联邦在,他们就还有一份念想。”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渐渐理清了思路。联邦对他们而言,从来不止是一个政治框架。它是宁国商路的安全保障,是越国议会的制衡基础,是扬国文化的传播载体,是洪州五脉的凝聚纽带,是明国工业的技术来源,也是虞国移民们的精神寄托。
但朱祁钧的问题并未完全解答。“可现在的联邦,越来越像个包袱了。”他直言不讳,“明国想扩军,得顾及联邦的军备限额;宁国想垄断太平洋的贸易权,得给小国留股份;就连虞国搞技术革新,都得按联邦专利局的规矩来,不能独享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