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经常破坏规矩,那么这个大明联邦真的就没什么戏可以唱了,还不如大家一拍两散得好。
虞国将在朱昭熙的要求得到满足之后的三个月之内,向支持国家提供新型传动系统与高炉设施的基础技术资料,半年内完成示范项目建设,一年内开放核心技术授权、
联邦技术改进联盟管理委员会设十席,虞国及劳动国际成员国占五席,非社会主义国家占五席,重大决策需经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不能让朱昭熙一言而决。
协议签订后,明国、宁国等国家纷纷把消息送回国内,让国内开始筹备技术接收工作,虽然大家都是接收虞国技术,但是如果比其他国家快,那么他们国家就先赚到钱,对此,他们可没有什么攻守同盟的约定。
明国工部大臣得到消息之后,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按照朱祁钧的命令,提前清理场地,准备建设动力装置生产厂;宁国冶炼工坊与虞国技术人员对接,确定高炉建设方案;越国矿山派人前往虞国,学习新技术维护方法。
劳动国际方面,朱昭熙组织技术团队整理新型传动和高炉技术的资料,同时选拔优秀技术人员,组建海外技术支援小组。李怡留在虞国,协调国内工厂扩大老式传动装置的生产,确保能按时向各国供应样品和设备。
联邦三十六年十月,联邦换届正式投票。在明国、宁国等国的支持下,一切终于算是尘埃落定,朱昭熙也算是得偿所愿。
所有的活动结束之后,朱昭熙在联邦议事大厅召开首次会议,宣布成立“联邦技术改进联盟”,并任命虞国技术专家刘敦为联盟秘书长,负责技术推广和项目协调。各国代表表示将尽快落实技术接收和改造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