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日内瓦总部大楼的玻璃幕墙反射着初夏的阳光,晃得我有些睁不开眼。郑淮安站在我旁边,不断调整领带结的位置,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放松点,\"我小声说,\"只是场技术说明会。\"
\"只是?\"郑淮安瞪大眼睛,\"程远,台下坐着二十多个国家的传统医药专家,还有who和wto的官员!\"
程明从洗手间回来,西装笔挺,比我们两个老家伙镇定多了:\"爸,我刚看到陈志明了,他在后排坐着,胸前挂着'医药联盟'的观察员证。\"
我心头一紧。自从三个月前who宣布将\"四器合制\"工艺列入《世界传统医药保护名录》候选名单后,\"医药联盟\"就开始了各种阻挠行动。
\"别管他,\"我整了整衣领,\"我们靠科学说话。\"
会场能容纳两百人,却挤了近三百听众。前排就座的有中国代表团、瑞士卫生部长和who总干事。我注意到冯·霍恩海姆博士坐在专家席上,看到我们时微微点头示意。
技术说明会开始,who传统医学部主任简·莫里斯首先致辞:\"今天我们将评估一项源自中国、具有千年历史的制药工艺的科学价值及其文化意义...\"
我的报告安排在第三位。当主持人念到我名字时,掌心已经汗湿。走上讲台,面对无数双审视的眼睛,我深吸一口气,点击遥控器,大屏幕上显示出\"四器合制:古代多金属催化系统的现代科学解析\"的标题。
\"女士们,先生们,\"我用英语开场,\"今天我要分享的不仅是一项古老技艺,更是一段跨越千年的科学对话...\"
四十分钟的报告,我系统阐述了我们在西藏的发现、实验室验证结果以及\"四器\"在药膳应用中的创新。当展示到铜铲与铜钵的协同催化机制时,会场响起一片惊叹声。
问答环节,一位印度学者提问:\"程教授,您如何证明这种工艺确实源自古代,而非现代人伪托?\"
我早有准备:\"三个证据:第一,西藏喇嘛庙发现的16世纪丝绸卷轴;第二,帕拉塞尔苏斯手稿中的相关记载;第三...\"我指向大屏幕,\"这是我们用碳14测年法确定的铜铲年代——公元8世纪左右。\"
冯·霍恩海姆突然举手:\"作为补充,我的家族档案中有17世纪来自中国的信函,明确提到了'四器'工艺。\"
会场气氛逐渐倾向于支持列入名录。就在此时,后排站起一个熟悉的身影——陈志明。
\"程教授,\"他面带微笑,语气却咄咄逼人,\"您声称这项工艺属于'传统知识',但贵校已经申请了六项相关专利,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会场一阵骚动。郑淮安立刻站起来反驳:\"我们申请的是现代检测方法和应用设备专利,从未对传统工艺本身主张权利!\"
\"但专利范围涵盖了工艺的关键参数。\"陈志明亮出一份文件,\"这是国际专利局的检索报告,显示贵校的专利申请确实可能阻碍该工艺的传统应用。\"
我心头火起,这完全是断章取义。正要反驳,程明却抢先一步走到麦克风前:
\"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我可以澄清。\"他声音沉稳,\"我们公开了所有传统工艺细节,专利仅针对现代检测工具。事实上...\"他点击平板,大屏幕显示出一份声明,\"我们已经向who承诺,相关专利将免费授权给发展中国家传统医药机构使用。\"
会场响起掌声。陈志明脸色阴沉地坐下。who总干事低声与法律顾问交谈后宣布休会,下午继续讨论。
午餐时,冯·霍恩海姆找到我们。\"程先生,\"他低声说,\"小心陈志明的新动作。'医药联盟'资助了一家叫'新催化科技'的公司,专门针对你们的研究。\"
\"我们有所耳闻。\"我点头,\"他们上周发表了那篇质疑我们数据的文章。\"
\"不止如此。\"老博士神色凝重,\"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