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问。地卷,乃是秦汉时期土地和房屋交易的凭证。
由于当时纸张极为珍贵,地券的制作也就更为不易。
故而,当时的穷人多用木板,而富人则以石板刻制,再请当地亭长和主簿等司掌文墨的小吏见证后埋于地下,属于早期的地契和房证。
但是,他既然是早期,那自然就着其极大的局限性。
在打下了这么多地盘,也处理过很多土地分配的问题后,苏曜便一眼看出了其门道:
“现今民间所用地券,只是交易的凭证,而土地确权,是由官府出面,对所有土地进行全面清查、丈量、登记,给每一块土地都确定合法的归属,并颁发具有法律效力的地契文书。”
“这可不是简单的更新一下地券,而是建立起一套全新的、更加规范和严谨的土地管理制度。”
众人听了,若有所思,那研究土地最多的司马朗最先回过神来,眼中闪过一丝兴奋:
“大将军,如此一来,不仅能让百姓对其土地拥划分有更明确的认识,朝廷还能借此机会摸清全天下土地的底细,便于日后的赋税征收和土地调配,真乃一举多得的良策啊!”
郭嘉听了也连忙点头:
“而且,这土地确权,在我看来有效遏制土地兼并。”
“以往那些世家豪强,仗着自己在本地的权势,翻云覆雨,视地券如无物,肆意改动、侵吞百姓土地,百姓苦不堪言却又无可奈何。”
“如今通过官府出面,立契留档,明确土地归属,他们再想巧取豪夺,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面对郭嘉的兴奋,荀攸则依然眉头紧锁:
“大将军这计策虽好,但推行起来恐怕还是困难重重啊。”
主司文书工作的荀攸,几乎一眼就看到了问题所在:
“这天下土地何其之多,要进行全面清查、丈量,谈何容易,更别提每户都要立契留档需要消耗的简牍纸张了。”
“这大量的人力、物力还有时间的消耗,哪里是现在动荡时候咱们能实施起来的”
“诸位可别忘了,眼下我们能控制的也就是这两京司州之地罢了。”
“就这中原世家和关中的世家们也未必会全心配合。”
“到时候咱们外面火还没灭,家里再生一些战火,别说推行改革了,这新朝廷能不能立住那怕还要两说。”
“依在下之间,眼下还是应以稳字当先,一切可能引起争端的政策都要不急推行,待到天下平定的时候再实施才是明智之策啊。”
苏曜静静地听完荀攸的话,并未立刻反驳,而是走到窗边,望着窗外逐渐恢复生机的安邑城,陷入了短暂的沉思。
“公达所言,不无道理。”
苏曜缓缓开口:
“推行均田制与土地确权,建立一套全新的土地管理制度,确实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非一日之功,而且可能会让本就心存不满的那些世家更加反对激进。”
“但是呢,我们也绝不能因噎废食,眼睁睁看着土地兼并的问题日益严重,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却不加以干涉。”
“这个问题绝不能拖到天下平定后才着手解决,因为土地兼并正是导致天下大乱的根源之一。”
“昔年世祖重兴汉室,挽狂澜于既倒,在短短十二年便扫平四方割据,开光武中兴,功勋卓著,功业彪炳。”
“但是,在这其中,他便是为了稳固统治,争取那些世家大族的支持在土地问题上多有妥协,以至于矛盾积累至今,终酿这不可挽回之祸也。”
言毕,苏曜转过身,目光依次扫过众人,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心:
“如今,我们绝不能重蹈覆辙!”
“倘若不趁现在我们手握兵权、民心所向的时候进行改革,日后待天下安定,世家豪强重新站稳脚跟,我们想要推行改革就更加难上加难了。”
苏曜的话语掷地有声,他的决心让在场众人皆陷入沉思之中。
率先打破沉默的是王凌。
这位年